大雪迷空野,征人尚远行。
乾坤初一色,昼夜忽通明。
有物皆迁白,无尘顿觉清。
只看流水在,却喜乱山平。
逐絮飘飘起,投花点点轻。
玉楼天上出,银阙海中生。
舞极摇溶态,闻馀淅沥声。
客炉何暇暖,官酤未能醒。
薄吹消春冻,新旸破晓晴。
更登分界岭,南望不胜情。
【注释】
自渔梁驿:从渔梁驿出发。
征人:远行的人。
乾坤:天地,宇宙。初:始。初一色:天色一白。通明:明亮。
有物皆迁白:万物都变成了白色。
无尘顿觉清:没有尘土,顿觉清明。
只看流水在:只见到溪水流淌。
却喜乱山平:又喜看见山势平缓。
逐絮飘飘起:随着飘飞的柳絮飞舞。
投花点点轻:像花朵一样轻轻飘落。
玉楼天上出,银阙海中生:玉楼高耸入天,银阙巍峨在海中。比喻朝廷或官府。
舞极摇溶态:舞姿翩翩,融化了整个姿态。
闻馀淅沥声:听见雨滴落地的声音。
客炉何暇暖:客居时没有闲暇去烤火取暖。
官酤(gu)不能醒:官府的酒不能让人醉倒。
薄吹消春冻:微风驱散了春天的寒意。
新旸(yáng)破晓晴:太阳出来了,天气晴和。
更登分界岭,南望不胜情:再登上分界岭,南望不禁感慨万千。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任衢州司马期间,是一首纪游抒怀之作。
首联两句,写景。首句点题,交代了此行的目的——为的是赴任衢州司马。次句紧承“大雪迷空野”,描写大雪漫天飞腾的景象。“迷”字用得十分传神,它既写出了大雪遮天蔽地、茫茫一片的壮阔气势,又表现出作者内心的迷茫感伤之情。
颔联两句,写雪景中的自然美。“乾坤初一色,昼夜忽通明。”这两句是说天地间只有雪的颜色,白天和黑夜之间忽然变得明亮如昼。“乾坤”、“昼夜”,都是指空间;“初一色”、“通明”,都是形容雪的色彩。“乾坤”二字,既写出了天空和大地都被大雪覆盖的广阔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内心对大自然的赞叹之情;“昼夜忽通明”,既写出了雪后阳光普照大地的奇丽景色,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雪后自然界的生机:“有物皆迁白,无尘顿觉清。”“物”指的是各种事物,“白”指的是白色的雪;“尘”指的是尘埃,“清”指的是清新的空气。“有物皆迁白,无尘顿觉清”两句,既是写雪后的景物,又是写雪后的感觉。这两句写得非常生动形象,通过写雪后万物都变成白色的景象,以及空气的清新之感,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即将开始新的工作——任衢州司马。
诗人继续描绘了雪后的自然美景:“只看流水在,却喜乱山平。”“只看”指的是只看到眼前的水流和山峰;“却喜”则是指喜悦的心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站在高处俯瞰着下方的河流和山峰,只见它们依然蜿蜒曲折地流淌着,心中不禁感到无比欣慰和喜悦。
颈联两句,继续描绘了雪后的美景:“逐絮飘飘起,投花点点轻。”“逐絮飘飘起”指的是柳絮随风飘扬的情景;“投花点点轻”则是指花瓣随风飘落的样子。这两句诗既描绘了雪后自然界的美丽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同时,这也与前面两联形成了一种意境上的呼应。
尾联两句,诗人由雪后的景色想到了自己的未来:“玉楼天上出,银阙海中生。”“玉楼天上出”指的是高耸云霄的玉楼出现在天际;“银阙海中生”则是指银白色的宫殿耸立在大海之中。这两句诗既赞美了朝廷的辉煌壮丽,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自豪和向往之情。
最后两句,诗人抒发了自己对未来的期待与展望:“舞极摇溶态,闻馀淅沥声。”这里既有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之意,又有对现实生活无奈之情。
这首诗是一首纪游抒怀之作。诗人通过描绘雪后的景象和感受,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愉悦与自豪之情。同时,它也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与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