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传基固,真人嗣统平。
馀恩华夏在,高谊古今倾。
汉法原为庙,仙居别有京。
海中金阙见,天上玉楼成。
睿意怀丕烈,宸豪荐大名。
荐唯将舜拟,严亦与周并。
龙向朝云起,奎和昼日呈。
流光俄荐岁,发号庆重明。
令节千秋过,端仪万众迎。
欢呼山岳动,驱拂鬼神惊。
缥缈来佳气,雍容下太清。
幡旌多异制,歌吹自新声。
琳馆初停御,銮舆始引行。
盥孚通至感,福泽被群生。
往事时兼远,孤臣泪独横。
晨兴西向久,悽断老年情。
【注释】
四月十七日奉安仁宗皇帝御容于景灵孝严殿是日舟次陈留感怀述事十六韵:在景灵孝严殿供奉仁宗皇帝的御容,当天船停靠在陈留(今河南开封市)。
先帝传基固,真人嗣统平:先帝传下来的基业牢固。继位的是真主。
馀恩华夏在,高谊古今倾:剩下的恩泽还在华夏大地,他的高尚的气节古今都很敬仰。
汉法原为庙,仙居别有京:汉朝的制度原来是为了祭祀宗庙而设立的,仙家的地方另设了一座京城。
海中金阙见,天上玉楼成:海上的金山宫殿出现了,天上的玉楼建造起来了。
睿意怀丕烈,宸豪荐大名:皇帝的深谋远虑怀念伟大的功业,皇帝的雄图壮志推荐大才。
荐唯将舜拟,严亦与周并:推荐的时候,就像把舜王比作圣人一样,威严也和周公一样。
龙向朝云起,奎和昼日呈:早晨,一条龙从朝云中腾飞而起,太阳照耀着天空。
流光俄荐岁,发号庆重明:流光飞逝,转眼就送走了一年的岁月,皇帝发出的命令庆祝着国家的重兴。
令节千秋过,端仪万众迎:令节过了,盛大的礼仪迎接了万民。
欢呼山岳动,驱拂鬼神惊:欢呼的声音使山岳都震动起来,驱逐鬼神都感到吃惊。
缥缈来佳气,雍容下太清:缥缈的仙气来了,庄严地降临在太清宫。
幡旌多异制,歌吹自新声:幡旗上悬挂了许多不同的旗帜,歌声响彻云霄自有一种新的调子。
琳馆初停御,銮舆始引行:琳琅的图书馆刚刚停下,皇帝的车驾开始行进。
盥孚通至感,福泽被群生:盥洗后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福泽普降给众生。
往事时兼远,孤臣泪独横:往事虽然遥远,但作为一位大臣,他只能独自流泪。
晨兴西向久,悽断老年情:黎明起床,向西站立很久,悲痛地思念自己的晚年。
【赏析】
此诗写于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夏秋之际,诗人因遭贬谪之故,舟经陈留郡境内的黄河时,感慨万千,作是诗以纪之。
开头两句,点明奉安仁宗皇帝御容之祭礼的地点——景灵孝严殿。“传基”句承上启下,指出继承祖宗基业、传续国脉的责任,是皇帝所必须完成的。“嗣统”句承接“传基”,说明继承皇位,是皇帝义不容辞的义务。这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作者感情的集中表现。
以下十二句,分别写景灵孝严殿的雄伟壮观,以及作者对此的感受。其中“馀恩”、“高谊”二句赞颂仁宗皇帝留下的恩德和崇高的气节;“汉法”、“仙居”二句则写景灵孝严殿的建筑规模宏伟壮观,以及它幽雅的环境。
中间四句写景灵孝严殿的建筑之美及它的壮丽。“海中”、“天上”二句,写殿宇建在海上,建在天上,气势非凡,令人惊叹不已。“睿意”“宸豪”二句,写皇帝的深谋远虑和雄图大略。“荐”字承前“嗣统”,“荐”字又与第四联对仗。这里用典较多,但并不晦涩难解。
“荐”字还与第六联呼应。“荐”字下得十分工整,不仅对偶工致,而且音韵铿锵,读起来朗朗上口。
最后六句写景灵孝严殿内的情景。“晨兴”、“凄断”二句是说清晨起床之后,诗人伫立良久,悲怆万分。“发号”二句,写皇帝发布命令,宣布国家大吉大利的消息,天下欢腾鼓舞,人们争相庆贺。这两句与第二联相对照。
末二句写景灵孝严殿外的景象:山岳为之惊动,鬼神为之惊惶。“缥缈”二字形容仙气飘渺,不可捉摸。“雍容”二字形容皇帝威风凛凛地降临人间。“端仪”二字形容皇帝庄重肃穆的仪态。以上五句,描绘了一幅热闹而庄严的场景。
全诗结构严谨,首尾照应,层次井然,语言简练而又富于变化。特别是用典贴切精当,既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又避免了晦涩难懂的毛病。全诗格调高雅,气象宏大,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