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湖归古县,一望水程赊。
月正帆无影,风横浪有花。
寒更知戍屋,野火是渔家。
拟待春洲暖,重来采荻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歌主要内容,准确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然后仔细辨识选项正误。本题要求对诗歌逐句进行解读。

“昆湖夜归”是第一句,点明地点和时间,交代了诗的题材,即诗人在夜晚乘船归来。“渡湖归古县”,诗人从江南乘船返回故乡古县。“一望水程赊”,诗人放眼望去,只见一片浩渺无际的水程。“赊”通“遐”,“远”。

“月正帆无影,风横浪有花。”第二、三两句紧承“水程”而来。“月正帆无影”,月亮高悬,月光如水,照见船上没有一只帆影。这是一幅静谧的画面,但在这宁静中又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因为看不见帆影,也意味着人行路迢迢,归心似箭而不得。“风横浪有花”,风横吹来,波浪起伏,水中倒映着朵朵浪花。这句写景,与上句写景遥相呼应。“风横”“浪有花”写出风力强劲,水势汹涌。“浪有花”既写水色,又写动态,使读者仿佛看到水面上飞溅起朵朵白色浪花,给人以强烈的动感。

“寒更知戍屋,野火是渔家。”第四、五两句承接上句而来。“寒更知戍屋”,夜深人静,听到远处传来阵阵号角声和战鼓声,知道军营中的哨兵们正在值勤守卫;这声音是如此之响,连江边的戍楼上都听得清清楚楚。“戍屋”,指戍楼。“野火是渔家”,在江边烧起的野火是渔船打鱼归来时所燃放的。“渔家”指捕鱼的人。

“拟待春洲暖,重来采荻芽。”第六、七句紧承上句而来。诗人说:我准备等到春天江面变暖的时候,再回来采集芦芽。“春洲暖”是诗人对家乡的向往。“荻芽”是生长于水边的芦苇嫩芽,这里代指芦芽。

【答案】

译文:

在昆湖上渡过大河,傍晚回到古县,远望一片渺无人烟的江岸,只有水波荡漾。月亮高挂在天空,月光洒向江面,照得船上没有一只帆影。一阵狂风刮过,江水翻滚掀起层层白浪。江边营房的号角声此起彼伏,江上的野火是打鱼人点燃的。我打算等到春天暖和时再回来,那时就可以到野外去采集芦芽了。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首联写诗人乘舟归来的情景。颔联写江天夜色。颈联写军营的号角声和江上的野火。尾联写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