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东城隅三月,今者忽作黄并游。
浑浑大江刮海窟,黄并一水学潮头。
潮去潮来朝复暮,萧索千里空沧洲。
沙咿土唧乱人眼,分曹岂啻鱼虾稠。
蠹粉飘霜萦折木,著水冻云银簏簌。
老渔钓蟺踏新淀,嫠妇绩草当空屋。
总辔愁闻路人语,新年已非故年熟。
故年麰麦破分收,新年未省饱饘粥。
保丁催科不贷人,行且税桑卖黄犊。
向秋但无恶风涛,舍北相将拾穜稑。

黄洴

不出东城隅三月,今者忽作黄并游。

浑浑大江刮海窟,黄并一水学潮头。

潮去潮来朝复暮,萧索千里空沧洲。

沙咿土唧乱人眼,分曹岂啻鱼虾稠。

蠹粉飘霜萦折木,著水冻云银簏簌。

老渔钓蟺踏新淀,嫠妇绩草当空屋。

总辔愁闻路人语,新年已非故年熟。

故年麰麦破分收,新年未省饱饘粥。

保丁催科不贷人,行且税桑卖黄犊。

向秋但无恶风涛,舍北相将拾穜稑。

【注释】

  1. :从
  2. 今者:此时
  3. :黄色的
  4. :指黄浦江
  5. 大江:指长江
  6. :冲刷
  7. 海窟:海底
  8. :全(都)
  9. 潮头:潮头浪花
  10. 朝复暮:早晚不断
  11. 萧索:萧条冷落
  12. 沧州:大海洲
  13. :沙子
  14. :低吟声
  15. 土」:土地
  16. :摩擦声音
  17. 鱼虾:指鱼、虾
  18. 蠹粉:蛀虫分泌的白粉
  19. :沾湿
  20. 银笐簌:像银箔一样的波浪声
  21. :一种小舟
  22. :一种昆虫
  23. :织布
  24. 穜稑:谷类
  25. :保护
  26. 催科:征收赋税
  27. :村庄
  28. 穜稑:稻谷
  29. :征税
  30. :出售
  31. 舍北:村北
  32. 相将:一起
  33. 穜稑:稻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通过描绘黄浦江畔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生活。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的担忧和关注。

首句“不出东城隅三月”,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即在春天的时候。这句诗中的“不出”一词,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的到来并没有太多期待的情绪。接着第二句“今者忽作黄并游”,突然之间,黄浦江的水开始泛滥起来。这里的“黄并”一词,可能是对黄浦江的描述,也可能是对洪水的象征。这句诗中的“忽作”一词,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一突发情况的惊讶和措手不及。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对大江、潮头等自然现象的描写,展现了黄浦江的汹涌澎湃和人们的惶恐不安。这些自然现象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也暗示了国家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又转向了社会现象的描绘。首先,他描述了人们的生活状态——沙尘满路、草木凋敝、房屋破败等。然后,他又描写了农民的生活——他们不得不放弃耕种,转而卖掉家中的粮食以换取生计。这些诗句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社会矛盾。

诗人通过描写人们在恶劣天气中劳作的情景,进一步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担忧。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当时的自然环境,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恶劣和人民的困苦生活。

这首诗通过描绘黄浦江畔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生活。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担忧和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