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怪天公赋与悭,应怜坚正长偏难。
三年桤木真容易,谁肯吟哦着眼看。
【注释】悭:吝啬。偏难:特别难以做到。吟哦:吟咏,吟诵。
【赏析】
《黄杨》是宋代文天祥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以黄杨木的坚韧、不易得和易凋零作比,借物抒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切与忧虑。
首句“不怪天公赋与悭”意谓上天赋予黄杨的质地虽好,却因天生吝啬而使它难以多留。这里“悭吝”,指黄杨木材质坚致、不易雕刻。黄杨木质地坚硬而细腻,为制造工艺品和雕刻艺术品的良材,故古人称其“鬼工石刻”。然而,这种难得的木材,往往被雕镂成小品,供人把玩,因而常被人轻视,甚至不屑一顾。所以作者说“不怪”,即对此不足为怪。
次句“应怜坚正长偏难”紧承上句,进一步说明黄杨之难能可贵的原因。这两句合起来,便成了一个完整的比喻:“虽然黄杨木质地坚硬,质地细密,质地坚硬,质地细密,但因为天生吝啬,难得多留,因此才特别难以做到,更令人怜悯。”
三、四两句则由咏物转向抒情,抒发了诗人自己对国家的忧虑之情。诗的前一句是说“三年桤木真容易”,后一句是说“谁肯吟哦着眼看”。“三年”指时间之长。“桤木”即臭椿(樗),一种落叶乔木。古人常用“椿”字来比喻国家或民族,如“龙逢其时”,“龙逢其时”等就是如此。“真容易”指生长迅速,很容易就长大了。这句意思是说,三年就能长成大树的臭椿,真是容易得很!“吟哦”本指吟诵诗歌,这里指吟诵有关国家命运的诗章。“着眼看”指仔细地观察形势。这句的意思是说,谁愿意吟诵那些关心国家命运的诗歌,并认真地加以观察呢?“着眼看”在这里是反诘的语气,表明诗人自己正是怀着这种忧国之心,吟诵着那些有关国家命运的诗篇。
这首诗以咏物寄情,将咏物的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高远,情感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