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恢儒成治功,独与三代同高风。
当时经术传家者,大小夏侯名誉崇。
邺都雄图方鼎峙,英俊乘时尽风靡。
坐使当途基业成,才如伏波能有几。
公家先世不乏人,诗书韬略传清芬。
文取贤科武分阃,爽气英姿今尚存。
前人清白今人继,方得家声终不坠。
修身大要在养心,公以自名深有意。
世人但知纵多欲,盈壑填溪不知足。
尽取豪华供目前,几人更戒前车覆。
如公此意具真识,不似世人长荆棘。
寸田尽着子孙耕,会见庆馀由善积。

【注释】

(1)夏侯子美:指夏侯玄。养心居士:指夏侯玄的养性之道。夏侯氏世代为官,家学深厚,夏侯玄是汉魏之际著名的儒学家、政治家。

(2)恢儒成治功:恢复儒家学说,使治理国家取得成功。

(3)独与三代同高风:只有像夏、商、周三代一样,具有高尚品德和风范。

(4)时经术传家者:当时有学问的家族。

(5)名誉崇:名声很高。

(6)邺都雄图方鼎峙:邺都是东汉时期的一个著名城池,这里指的是邺城的宏伟蓝图正在逐步实现,形势十分壮观。

(7)英俊乘时尽风靡:英雄豪杰都在适当的时代涌现出来,如风云般迅速崛起。

(8)当途基业成:在仕途上建立了基业。当途:处在仕途上的官员。基业:事业的基础。

(9)才如伏波能有几:才能象马援那样的将领能有几位呢?伏波:东汉大将马援,字文渊。

(10)诗书韬略传清芬:诗歌和书籍中的韬略知识传承着清新的芳香。

(11)文取贤科武分阃:文采学识取自贤良的科目,武略才能分别执掌军权。

(12)爽气英姿今尚存:清爽的气质和英明的风采至今还存在。

(13)前人清白今人继:前人的廉洁正直,后人所继承。

(14)方得家声终不坠:才能保全家族的声誉,最终不会衰落。

(15)修身大要在养心:修养身心的根本在于养心。

(16)公以自名深有意:您用这种方式表明自己的意图。

(17)世人但知纵多欲:世人只知道放纵欲望。

(18)盈壑填溪不知足:如同满沟的水和溪流一样源源不断,不知满足。

(19)几:多少。

(20)长荆棘:到处布满荆棘。

(21)寸田尽着子孙耕:每一寸土地都被子孙们耕作着。

(22)庆馀由善积:国家的繁荣和幸福来自善良的积累。

【赏析】

此诗为赠夏侯子美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从夏侯玄的“养心”、“清芬”、“英姿”三方面入手,歌颂其人品、学识、才华以及治国理政的高风亮节;同时批评世人纵欲无度,骄奢淫逸,指出唯有像夏侯玄一样,修身养性,才能保持家庭声名,并最终获得国家的繁荣与幸福。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夏侯玄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现实问题。

第一联:“汉家恢儒成治功,独与三代同高风。”诗人首先指出夏侯玄恢复儒家学说,使治理国家取得了成功,其成就与夏、商、周三代的圣贤相媲美。这一评价高度肯定了夏侯玄在政治和学术上的巨大贡献,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传统的尊重和继承。

第二联:“当时经术传家者,大小夏侯名誉崇。”诗人进一步赞扬了夏侯玄家族世代相传的经学传统和崇高的名誉。夏侯玄不仅自身学识渊博,而且还将经学传统发扬光大,其家族因此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誉。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夏侯玄家族的敬仰之情,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传承观念。

第三联:“邺都雄图方鼎峙,英俊乘时尽风靡。”诗人描绘了邺城宏伟壮丽的景象以及英雄豪杰们在适当时机脱颖而出的情景。邺城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城市之一,其雄浑的气势和繁华的景象为英雄豪杰提供了良好的舞台,他们在这里崭露头角,成为了时代的风云人物。

第四联:“坐使当途基业成,才如伏波能有几?”诗人进一步强调了夏侯玄在官场中的地位和成就,以及其才学的卓越之处。诗人通过比喻“伏波”,称赞夏侯玄的才智和能力堪比古代的名将马援,而并非易事。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夏侯玄才能的赞赏之情,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才能和智慧的重视。

第五联:“公家先世不乏人,诗书韬略传清芬。”诗人回顾了夏侯玄家族的辉煌历史,指出其家族历代都有人才辈出。夏侯玄本人不仅学识渊博,而且精通诗词文章,其家族因此得以传承清正廉明的传统美德。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夏侯玄家族的赞赏之情,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家族传统美德的重视。

第六联:“文取贤科武分阃,爽气英姿今尚存。”诗人继续赞美夏侯玄的才华和风采。他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军事上也有着卓越的才能和英明的指挥能力。诗人通过“爽气”“英姿”等词语,形容其气质高雅、风度翩翩,至今仍被人们传颂。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夏侯玄的崇敬之情,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优秀人物的赞美和推崇。

第七联:“前人清白今人继,方得家声终不坠。”诗人感慨于历史上许多贤人的清廉正直精神得以传承,而今天的人们也应该继承这种优良传统。只有这样,夏侯家的声誉才能得到保全并且永不衰败。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传统的尊重和继承的态度,也体现了他对现代社会的担忧和期望。

第八联:“修身大要在养心,公以自名深有意。”诗人最后指出修身养性的根本在于养心,而夏侯玄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这一点。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夏侯玄高尚品质和道德操守的赞扬。

第九联:“世人但知纵多欲,盈壑填溪不知足。”诗人指出世人只知道放纵欲望,却不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这两句诗既批评了社会上一些人的贪婪和不知足的行为,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和谐社会的追求和向往。

第十联:“尽取豪华供目前,几人更戒前车覆。”诗人提醒人们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要警惕前人失败的经验教训。这两句诗既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哲理的思考,也表达了他对社会发展的关注和思考。

第十一联:“如公此意具真识,不似世人长荆棘。”诗人认为夏侯玄具有真正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不像世俗之人总是陷入困境和困扰之中。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夏侯玄的认识和理解的赞赏,也反映了他对世俗之人们的批判和不满。

这首诗通过对夏侯玄的赞美和对现实的批评,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它不仅表达了对夏侯玄人格魅力的敬仰和对历史传统的尊重,也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思考。整首诗结构严谨、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充分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人生理想和社会现实的追求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