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屋皆良民,为盗岂无以。
富足义所生,贫穷盗之始。
冻饿家无储,追呼官不已。
妖幻随鼓之,安得不群起。
纵火资盗威,势固自应尔。
可笑说者愚,辄欲效柳子。
赤文而白章,召祸岂其理。
东南瓦砾墟,所向辄千里。
如何好事者,逐此不逐彼。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的《辨毕方》,它以犀利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现实揭示出盗贼猖獗的原因。

首先看第一句“比屋皆良民,为盗岂无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在和平的年代中,人们过着安定的生活,但是盗贼的出现并不是无缘无故的。

接下来第二句“富足义所生,贫穷盗之始”。这两句话指出了盗贼出现的原因:在富裕的时候,人们会追求财富,而当人们失去财富后,他们就会去偷窃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第三句“冻饿家无储,追呼官不已。”描述了贫困的人们无法维持生计的情况,他们只能向官府求助,但是官府并不关心他们的困境。

第四句“妖幻随鼓之,安得不群起”。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官员的看法:官员们利用妖怪和幻影来吓唬人们,让人们不敢反抗,从而使得盗贼能够肆无忌惮地行动。

第五句“纵火资盗威,势固自应尔”。这句话进一步阐述了盗贼的行为:盗贼利用纵火来显示自己的强大,以此来震慑他人。

第六句“可笑说者愚,辄欲效柳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那些愚蠢的人的看法:他们总是试图模仿那些有权势的人,但是这样做只会使自己更加危险。

第七句“赤文而白章,召祸岂其理”。这句话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盗贼会出现:“赤文”指的是红色的字体,“白章”指的是白色的印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人们能够理解文字的含义,就不会被盗贼欺骗。

第八句“东南瓦砾墟,所向辄千里”。这句话描绘了盗贼们的行动范围:他们在东南地区到处破坏,而且每次行动都能够取得很大的成果。

最后一句“如何好事者,逐此不逐彼”。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困惑:为什么有些人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后果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