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秋不悲,奈我居异乡。
不见枫叶丹,但怜菊花黄。
扫迹燕如客,斜书雁成行。
梦中清愁阔,云此是潇湘。
潇湘连洞庭,何处是东阳。
诗句原文:
南方秋不悲,奈我居异乡。
不见枫叶丹,但怜菊花黄。
扫迹燕如客,斜书雁成行。
梦中清愁阔,云此是潇湘。
潇湘连洞庭,何处是东阳。
注释解析:
- 南方秋不悲,奈我居异乡。
- 南国秋天并不悲伤,然而我却独自居住在他乡。
- 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异国他乡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助。
- “奈”字在这里用来表达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感。
- 通过对比“南国秋”和“我”的“异乡”,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哀伤。
- 不见枫叶丹,但怜菊花黄。
- 我无法看到枫叶由绿转红变成深红的样子,但我却怜爱这菊花的黄色。
- 这是对秋天景色的一种细腻观察,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和珍视。
- 扫迹燕如客,斜书雁成行。
- 燕子飞过,留下的痕迹如同远行的客人一般,大雁排成了一行。
- 这里用“如客”、“成行”来形容燕子和大雁的飞行姿态,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梦中清愁阔,云此是潇湘。
- 在梦中,我感受到的是无边无际的清愁,仿佛整个空间都充满了潇湘的氛围。
- “阔”字描绘了梦境中愁绪的广阔无垠,而“潇湘”则是指代远方或家乡。
- 潇湘连洞庭,何处是东阳。
- 潇湘与洞庭相连,那么东阳又在何处呢?
- 这个提问带出了诗人对于地理位置的困惑,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秋思十首》中的一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身处异地的孤寂与思乡之情。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捕捉到了秋天的细微变化,从枫叶到菊花,再到燕子和大雁,每一处都承载着诗人的情感。特别是最后两句,通过梦境和现实的对比,将内心的愁绪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无尽思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白居易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