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逐银牌使,何堪记驿程。
路迷如欲尽,山转忽通行。
列仗新罗骑,先驱渤海兵。
凿空谁计此,曾未及长缨。
【注释】
辽:这里指契丹。银牌使:唐代节度使出行时携带银牌,称为银牌使。驿程:驿站中的旅程。路迷:道路迷失方向。欲尽:想尽。山转忽通:山势曲折突然变得畅通。凿空:开凿通道。谁计此:如何计算得来?长缨:长鞭。
【赏析】
《使辽作》是一首七言律诗,写诗人出使契丹时的所见所感。前四句主要写行程中的感受,后四句写沿途风光。全诗语言平易,意境清丽。
开头两句“但逐银牌使,何堪记驿程”,写自己随同银牌使者出发,不知要经过多少地方,不知道还有没有到达的那一天。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诗人以轻松的口吻表达了对未知前途的忧虑和不安。这种忧虑和不安源于内心的恐惧和担忧,也源于对国家的安危和责任的深深忧虑。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加富有哲理性和深度。
中间两联“路迷如欲尽,山转忽通行”进一步描写了行程中的困境和转折。诗人用“路迷”、“山转”两个词语生动地描绘了自己的迷茫和困惑。这些词语不仅描绘了旅途的艰难和曲折,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焦虑。同时,这两个词语也表现出了诗人对于未知的恐惧和不安。这种表达方式既符合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又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最后两句“列仗新罗骑,先驱渤海兵”则描绘了途中的风景和人物。诗人通过描绘队伍的壮观和先行者的英勇,展现了国家的强大和繁荣。同时,这些描绘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憧憬和希望。这两句虽然描绘的是风景和人物,但实际上也是在为诗歌的主题和内涵做铺垫和深化。通过描绘这些景色和人物,诗人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这种表达方式既符合诗歌的艺术风格和形式要求,又增加了诗歌的内涵和外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李峤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诗歌以其典雅、清新的风格受到广泛赞誉。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和社会现实,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态度。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独特的视角和艺术手法描绘了作者出使契丹的经历和感受,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观。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历史背景,对于我们今天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