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日川原暗,颠风草木昏。
捉襟愁肘见,语客畏声吞。
旷荡疑人少,仓皇觉马奔。
勿惊销髀肉,长遣节旄存。

【注释】

使:出使。颠风:疾风。髀肉,指人因长期不运动而变粗的大腿上的肉。节旄(máo):古代的一种仪仗用的牦牛尾,这里指使臣的官帽。

【赏析】

此诗为使辽大臣出使途中作之歌。全诗写尽了出使途中的艰辛与困顿,以及诗人内心的恐惧与忧虑,反映了当时使臣们出使时的艰苦处境及心理感受。

第一句“寒日川原暗”,点明时间是在冬季,天色昏暗无光,天气寒冷。“川原”即指平野、大地,“暗”即指阴暗。“颠风”是狂风,这里指疾风。这句描写了冬天的景色和气候,为后面的描写铺垫。

第二句“颠风草木昏”中“颠风”同上,意为疾风。“草木”指草木植物。“昏”字在这里有被风吹得摇摆不定的意思。这句描绘了风大到连草木都难以直立,仿佛都在随风摇晃。

第三句“捉襟愁肘见”中的“捉襟”是指衣服破烂,连衣襟都无法扣合的样子,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窘迫。“肘”指的是手臂弯曲处,因为衣服破烂而不得不把袖子卷起,露出肘部。这里的“见”表示明显、显露。这句话描绘了诗人衣衫褴褛,以至于连衣袖都被卷起,露出了胳膊肘,形象地展现了其生活之困苦。

第四句“语客畏声吞”中的“语客”是指说话,“吞声”则是形容说话时不敢大声,害怕被人听到。这句描述了诗人在与人交谈时的恐惧与不安,因为担心自己的言行会被对方听到,因此不敢大声说话。这种担忧和恐惧源于对未知的恐惧,以及对可能出现的不测事件的恐惧。

第五句“旷荡疑人少”中的“旷荡”是指空旷广阔,“疑人少”是指怀疑人数少。这句描绘了诗人在空旷的地方行走时,感到人烟稀少,从而产生了疑虑。这种疑虑可能是因为诗人感到孤独或无助,也可能是因为担心自己的处境。

第六句“仓皇觉马奔”中的“仓皇”是指匆忙慌张的样子,“觉”是察觉的意思。这句描绘了诗人在匆忙中突然感到马匹加速奔跑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诗人感到害怕或焦虑而导致的。这种情绪可能源自于对未知的恐惧,也可能源自于对即将到来的困境的担忧。

第七句“勿惊销髀肉”中的“勿惊”是不要惊恐的意思,“销”是消失的意思,“髀肉”是指大腿上的肉。这句诗句表达了一种乐观的态度,告诉人们不要因为眼前的困难而惊慌失措,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战胜困难并且保持信心。

第八句“长遣节旄存”中的“长遣”是长久地派遣的意思,“节旄”是指使臣的官帽。这句诗句表达了希望继续担任使臣职务的愿望,意味着诗人希望自己能够长久地留在岗位上为国家服务。这种愿望体现了诗人对自己职责的忠诚和对国家事业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描绘出使途中的种种艰难与困苦,以及诗人内心的种种恐惧与忧虑,反映了当时使臣们出使时的艰苦处境及心理感受。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信心,以及为国家服务的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