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亭潇洒离尘开,一醉扁舟载月回。
马首西归怀底事,只随晓日望蓬莱。
【注释】
早发:清晨出发。
承甫馆:即承福寺,在洛阳城西。
待制:宋代官名,为宰相兼枢密使的副职。
蓬莱:山名,在山东半岛。
【赏析】
这是一首抒怀诗。全诗以“早发承甫”开篇,点出时间、地点;以“一醉扁舟载月回”描绘诗人畅饮后乘船归途中的夜景,表现了诗人对仕途失意后的闲适与逍遥。最后两句写诗人登临蓬莱山,遥望海天,寄情山水之间。此诗意境清新明快,风格自然恬淡,是苏轼诗歌中的名篇佳作。
水亭潇洒离尘开,一醉扁舟载月回。
马首西归怀底事,只随晓日望蓬莱。
【注释】
早发:清晨出发。
承甫馆:即承福寺,在洛阳城西。
待制:宋代官名,为宰相兼枢密使的副职。
蓬莱:山名,在山东半岛。
【赏析】
这是一首抒怀诗。全诗以“早发承甫”开篇,点出时间、地点;以“一醉扁舟载月回”描绘诗人畅饮后乘船归途中的夜景,表现了诗人对仕途失意后的闲适与逍遥。最后两句写诗人登临蓬莱山,遥望海天,寄情山水之间。此诗意境清新明快,风格自然恬淡,是苏轼诗歌中的名篇佳作。
注释翻译:江水澄澈如同三秋的月色,山岩腹中却收纳着万里云气。 赏析:此诗写景,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山野风景画。首句“江心净带三秋月”,写出诗人站在高高的崖头,俯视脚下的江水,只见江水清澈见底,仿佛连那三秋的月亮也映照其中;第二句“岩腹斜收万里云”,则是写诗人在崖上远眺,只见山岩腹中仿佛收纳了万顷的云气。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画面感极强
注释 1. 鲁国:春秋时的鲁国,在今山东曲阜一带。 2. 歌吹:指歌舞。 3. 作贵人:成为显贵的人。 赏析 诗的前两句是作者对自己性格和抱负的表述,意思是说,我生来就注定要成为鲁国的男子(即有志者),我要像扬州的歌女一样,成为高贵的人(即有才者)。 诗的后两句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态度,意思是说,我现在正在以读书学习为志向,以唱歌跳舞为娱乐。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我是一个天生有志向的男子
【注释】 行:古代一种文体,类似现代的散文诗。西山:山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冶:冶炼铜铁。善冶:善于冶炼铜铁的人。主人:指主人。奴耕婢爨(cuò)鸡司晨:仆人耕作,婢女烧饭,公鸡报晓。置:安置。得所:安顿得好。生取备:生活富足,不需要别人供给。何事:什么事。躬亲:亲自动手。为主:为主人服务。汲汲:急急忙忙的样子。无获:没有收获。苦辛:辛苦。君不见:你难道不曾看见。西山老人不出户
三高祠咏古三首 人物盛东南,莫如吴郡陆。 汉季逮唐来,班班闻史牍。 门庭迭辉赫,龙虎争驰逐。 风流郁兰桂,气象鲜车服。 鲁望乃其裔,清标映宗族。 文章及者鲜,意趣超然独。 宁从一瓢饮,不枉万钟禄。 云烟蔼巾袖,星斗粲胸腹。 来居笠泽旁,萧萧数间屋。 厨中甑起尘,笔下珠盈斛。 吟须僧舍题,醉就友人宿。 醒将太玄解,卧把离骚读。 心惟近渔钓,迹亦混樵牧。 韵高谁可听,皮子往还熟。 唱酬数百篇
注释: 谁怀二子千里,公赋五篇六言。 谁:指作者自己,他心怀对两位朋友(仲天贶、王元直)的深情厚谊,跨越千里而来。 二子:指仲天贶和王元直。 公:指作者的朋友,即东坡。 赋:指创作,这里指写诗。 五篇六言:指东坡送给仲天贶和王元直的五首六言诗。 月底飞云西去,山头归雁双骞。 月底:指月亮的底部,暗示时间已晚。 飞云西去:比喻诗人离开时的情景,云彩像飞鸟一样向西而去。 山头:指山峰的顶部
【注释】 和:和东坡送仲天贶王元直六言韵五首,即作诗以和东坡的《送仲天贶王元直六言韵五首》。 府下:指东坡府下。 三明:《晋书.张华传》载:“张华见齐王同母弟三王,皆年幼,而并有才名,华甚叹异。谓其母曰:‘此三人者,吾之燕、郑也。’”后以“三明”借指才华出众的人物。 关河:指函谷关和黄河一带。这里用以比喻仕途险恶。 马首:马头。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指向”,指朝廷。 泉声:指书房里的水声。 赏析
【注释】 1. 乐事:快乐的事情。莫如,不如。休官:辞官不做官。自是:本来就是。高人:有学问的人。 2. 红带:指红袍。鳌头:指状元。寄与:赠送。矍铄(kuòshuo)寻春:形容精力旺盛、气壮如牛。 3. 赏析: “乐事莫如饮酒,休官自是高人”,这是作者对东坡的赞颂,也是对自己人生态度的写照。他以喝酒为乐事,以休官为高尚,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赞美东坡的饮酒生活
【解析】 “小艇”句:指送别仲天贶,他乘坐小船在傍晚离开。 “高斋”句:指记下客人初来时的情状,在高高的书房里。 “耿耿”句:意谓对归家之路的留恋和思念之情,难以忘怀。 “阻修”句:意谓因路途遥远而多次往返,难以到达目的地。 【答案】 译文:小舟告别公侯(仲天贶),傍晚离开高高的书房。记下客人初到时的情景,在高高的书房里。耿耿不忘归途,但路途遥远而多次往返,难以到达目的地
注释:文价从今第一,家风经古无伦。 不假湘灵十字,知君才倍前人。 译文:文采价格从此无人能敌,家风传承古今无双。 不需借助湘妃的神力,你才华胜过前辈。 赏析:本诗以赞美之词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之情。首句“文价从今第一”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对友人文采的评价。接着,“家风经古无伦”进一步强调了家风的独特和优秀。然后,“不假湘灵十字”表明友人不需要借助湘妃的神力来证明自己的才华
【解析】 “俊气”意为“英俊的才华”,指钱蒙仲的才气出众;“虎穴”比喻危险之地。“清才”即指“清才”,这里指有才能,能文采风流,有学问,“践龙门”比喻科举中第。“隔江”指钱蒙仲赴京途中经过长江。“王孙”指王公贵族之后裔。钱蒙仲赴试,作者作此诗送别。 【答案】 俊气将探虎穴,清才早践龙门。故比隔江白鹭,万人回首王孙
【注释】 二浙:浙江的别称。云游:指僧人行脚,四处游历。老比丘:年纪很大的和尚。绝句:四句诗。苏州:今属江苏。湖州:今属浙江。 【译文】 浙江的二处名胜之地,是云游的老和尚经常去的地方。他住在苏州的时候只住了一夜便到了湖州。乘船沿着钱塘江而去,在雁荡山和天台山之间自由自在地游览。 【赏析】 此诗为僧宗杲所写。首联说“二浙云游老比丘”,说明这位老和尚常在浙江一带云游;颔联说他在苏州只住一夜
【注释】 1. 守关:指驻守边疆。 2. 晨鸡:指报晓的公鸡。 3. 末开关:即未开门,指黎明时分。 4. 留滞行人:滞留在边境的行人。 5. 解鞍:解下马鞍休息。 6. 却上月明高处立:登上月光照映的高处。 7. 晓风:拂晓时吹过的风。 8. 作清寒:感到清爽和寒冷。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写守关人听到鸡叫后,便把门关上了。这“关门”二字,是全篇的中心语。它不仅表明了时间——清晨
题饶州酒务厅屏 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说与傍人应不解,仗藜携酒看芝山。注释:呢喃燕语:燕子在屋梁上喃喃细语。呢喃:燕子的叫声,形容燕子细小的声音。语:叫唤。梁间:屋梁之间。底事:什么事情。来:到来。惊:惊动、打扰。梦里闲:梦中闲暇无事。说与:告诉别人。傍人:旁人。应:应当。不解:不明白。仗藜(lí):拄着藜杖。藜:一种草茎,可以编成杖,这里指手杖。携酒:拿着酒。看芝山:观赏芝山。芝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游山寺看泉水之作。前两句写诗人在越山寺中,沿着莲花引的石阶,登上龟溪,看到那如玉雕般晶莹剔透的泉水潺潺流淌。鹫岭无时云雾生,则描绘了一幅鹫岭上云雾缭绕、变幻莫测的奇景。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 【注释】 越山寺:位于浙江绍兴市越城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刹。龟溪:位于越山寺附近,是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莲花引
以下是对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其三》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和赏析: 1. 诗词原文: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蕉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2. 逐句释义: - 荒草何茫茫:形容荒草广袤无边,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 - 白杨亦萧萧:白杨树也显得萧瑟凄凉,增添了一种孤寂的氛围。 - 严霜九月中:严霜出现在九月之中
昭代尊儒学,惟公简拔频。 文章分造化,事业在经纶。 天马来夷路,人龙抚要津。 几年刊大典,四海属名臣。 汲引亲疏共,光华出入均。 玄晖赋江练,文畅咏汀蘋。 道契岩廊久,恩隆建邺新。 七朝皆故事,十郡得仁人。 岂晚还西掖,终朝对北辰。 一言调鼎味,膏泽被斯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林公修撰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全诗分为四部分,每部分都包含了四个诗句,分别描述了林公修撰的学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