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英杰自消磨,好笑人间事更多。
艮上巽宫为进发,千车安稳渡银河。

以下是对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其三》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和赏析:

  1. 诗词原文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蕉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2. 逐句释义

  • 荒草何茫茫:形容荒草广袤无边,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
  • 白杨亦萧萧:白杨树也显得萧瑟凄凉,增添了一种孤寂的氛围。
  • 严霜九月中:严霜出现在九月之中,强调时间的寒冷和凄凉。
  • 送我出远郊:诗人被送至远离家乡的地方。
  • 四面无人居:四周没有人家居住,更加突出了孤独感。
  • 高坟正蕉峣:高坟上的草木郁郁葱葱,与诗人的孤独形成对比。
  • 马为仰天鸣:马儿仰头长鸣,表现出对自由的向往。
  • 风为自萧条:风吹过时,草木摇曳生姿,但诗人感到内心更加萧条。
  • 幽室一已闭:诗人的住所已经关闭,象征着与外界隔绝。
  • 千年不复朝:这种孤独和寂静将持续千年,不再有人来拜访。
  1. 译文
    秋天的寒霜降临在九月,我被送离了故乡郊外。周围没有人家,只有一座孤零零的高坟矗立着。马匹仰头长鸣,风吹动草木,但我内心更加孤独。我的住所已经关闭,这种孤独和寂静将贯穿千年,不再有人来访。

  2. 注释

  • 荒草何茫茫:形容荒草广袤无边,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
  • 白杨亦萧萧:白杨树也显得萧瑟凄凉,增添了一种孤寂的氛围。
  • 严霜九月中:严霜出现在九月之中,强调时间的寒冷和凄凉。
  • 送我出远郊:诗人被送至远离家乡的地方。
  • 四面无人居:四周没有人家居住,更加突出了孤独感。
  • 高坟正蕉峣:高坟上的草木郁郁葱葱,与诗人的孤独形成对比。
  • 马为仰天鸣:马儿仰头长鸣,表现出对自由的向往。
  • 风为自萧条:风吹过时,草木摇曳生姿,但诗人感到内心更加萧条。
  • 幽室一已闭:诗人的住所已经关闭,象征着与外界隔绝。
  • 千年不复朝:这种孤独和寂静将持续千年,不再有人来拜访。
  1. 赏析:《拟挽歌辞三首·其三》是陶渊明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自由的追求。诗中通过描绘荒草、白杨、严霜、远郊等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孤独、寂寞情感的抒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