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鲁国真男子,歌吹扬州作贵人。
注释
- 鲁国:春秋时的鲁国,在今山东曲阜一带。
- 歌吹:指歌舞。
- 作贵人:成为显贵的人。
赏析
诗的前两句是作者对自己性格和抱负的表述,意思是说,我生来就注定要成为鲁国的男子(即有志者),我要像扬州的歌女一样,成为高贵的人(即有才者)。
诗的后两句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态度,意思是说,我现在正在以读书学习为志向,以唱歌跳舞为娱乐。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我是一个天生有志向的男子,现在我要努力学习成为君子,将来要做一名高贵的士人。
诗书鲁国真男子,歌吹扬州作贵人。
注释
注释翻译:江水澄澈如同三秋的月色,山岩腹中却收纳着万里云气。 赏析:此诗写景,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山野风景画。首句“江心净带三秋月”,写出诗人站在高高的崖头,俯视脚下的江水,只见江水清澈见底,仿佛连那三秋的月亮也映照其中;第二句“岩腹斜收万里云”,则是写诗人在崖上远眺,只见山岩腹中仿佛收纳了万顷的云气。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画面感极强
注释 1. 鲁国:春秋时的鲁国,在今山东曲阜一带。 2. 歌吹:指歌舞。 3. 作贵人:成为显贵的人。 赏析 诗的前两句是作者对自己性格和抱负的表述,意思是说,我生来就注定要成为鲁国的男子(即有志者),我要像扬州的歌女一样,成为高贵的人(即有才者)。 诗的后两句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态度,意思是说,我现在正在以读书学习为志向,以唱歌跳舞为娱乐。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我是一个天生有志向的男子
【注释】 行:古代一种文体,类似现代的散文诗。西山:山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冶:冶炼铜铁。善冶:善于冶炼铜铁的人。主人:指主人。奴耕婢爨(cuò)鸡司晨:仆人耕作,婢女烧饭,公鸡报晓。置:安置。得所:安顿得好。生取备:生活富足,不需要别人供给。何事:什么事。躬亲:亲自动手。为主:为主人服务。汲汲:急急忙忙的样子。无获:没有收获。苦辛:辛苦。君不见:你难道不曾看见。西山老人不出户
三高祠咏古三首 人物盛东南,莫如吴郡陆。 汉季逮唐来,班班闻史牍。 门庭迭辉赫,龙虎争驰逐。 风流郁兰桂,气象鲜车服。 鲁望乃其裔,清标映宗族。 文章及者鲜,意趣超然独。 宁从一瓢饮,不枉万钟禄。 云烟蔼巾袖,星斗粲胸腹。 来居笠泽旁,萧萧数间屋。 厨中甑起尘,笔下珠盈斛。 吟须僧舍题,醉就友人宿。 醒将太玄解,卧把离骚读。 心惟近渔钓,迹亦混樵牧。 韵高谁可听,皮子往还熟。 唱酬数百篇
注释: 谁怀二子千里,公赋五篇六言。 谁:指作者自己,他心怀对两位朋友(仲天贶、王元直)的深情厚谊,跨越千里而来。 二子:指仲天贶和王元直。 公:指作者的朋友,即东坡。 赋:指创作,这里指写诗。 五篇六言:指东坡送给仲天贶和王元直的五首六言诗。 月底飞云西去,山头归雁双骞。 月底:指月亮的底部,暗示时间已晚。 飞云西去:比喻诗人离开时的情景,云彩像飞鸟一样向西而去。 山头:指山峰的顶部
【注释】 和:和东坡送仲天贶王元直六言韵五首,即作诗以和东坡的《送仲天贶王元直六言韵五首》。 府下:指东坡府下。 三明:《晋书.张华传》载:“张华见齐王同母弟三王,皆年幼,而并有才名,华甚叹异。谓其母曰:‘此三人者,吾之燕、郑也。’”后以“三明”借指才华出众的人物。 关河:指函谷关和黄河一带。这里用以比喻仕途险恶。 马首:马头。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指向”,指朝廷。 泉声:指书房里的水声。 赏析
【注释】 1. 乐事:快乐的事情。莫如,不如。休官:辞官不做官。自是:本来就是。高人:有学问的人。 2. 红带:指红袍。鳌头:指状元。寄与:赠送。矍铄(kuòshuo)寻春:形容精力旺盛、气壮如牛。 3. 赏析: “乐事莫如饮酒,休官自是高人”,这是作者对东坡的赞颂,也是对自己人生态度的写照。他以喝酒为乐事,以休官为高尚,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赞美东坡的饮酒生活
【解析】 “小艇”句:指送别仲天贶,他乘坐小船在傍晚离开。 “高斋”句:指记下客人初来时的情状,在高高的书房里。 “耿耿”句:意谓对归家之路的留恋和思念之情,难以忘怀。 “阻修”句:意谓因路途遥远而多次往返,难以到达目的地。 【答案】 译文:小舟告别公侯(仲天贶),傍晚离开高高的书房。记下客人初到时的情景,在高高的书房里。耿耿不忘归途,但路途遥远而多次往返,难以到达目的地
注释:文价从今第一,家风经古无伦。 不假湘灵十字,知君才倍前人。 译文:文采价格从此无人能敌,家风传承古今无双。 不需借助湘妃的神力,你才华胜过前辈。 赏析:本诗以赞美之词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之情。首句“文价从今第一”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对友人文采的评价。接着,“家风经古无伦”进一步强调了家风的独特和优秀。然后,“不假湘灵十字”表明友人不需要借助湘妃的神力来证明自己的才华
【解析】 “俊气”意为“英俊的才华”,指钱蒙仲的才气出众;“虎穴”比喻危险之地。“清才”即指“清才”,这里指有才能,能文采风流,有学问,“践龙门”比喻科举中第。“隔江”指钱蒙仲赴京途中经过长江。“王孙”指王公贵族之后裔。钱蒙仲赴试,作者作此诗送别。 【答案】 俊气将探虎穴,清才早践龙门。故比隔江白鹭,万人回首王孙
赋新繁周表权如诏亭 义方曾榜旧亭名,子已为郎典要城。 身服上恩今日显,诏符前语是人惊。 正如伯起鳣堂兆,兼胜于公驷阀荣。 试问繁江诸父老,诗书何似宝金籯。 注释: 1. 新繁周表:新繁县的周表,可能是周朝时期的一种记录或铭文。 2. 义方:这里指周朝的义方(周公旦),他是西周初期的重要政治家和思想家。 3. 旧亭名:指周公旦在周朝时所居住的旧亭。 4. 子已为郎:你已经成为了一个有官职的人。 5
【注释】: 犊子草——一种野花,又名“马兰头”。 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很美。诗人用麦苗和犊子草分别代表春意盎然的景象,绿与黄相映,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诗句简洁明快,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我自感叹,那些神仙骑着白凤飞翔于天空之中,而自己却无法像他们一样。 神仙:指神话中骑白鹤飞天的仙人。 白凤:传说中有凤凰一类的白色神鸟。 点青蝇:比喻人被小人陷害,或为小人所污。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世俗的不满和对仙界美好生活的向往
注释翻译:江水澄澈如同三秋的月色,山岩腹中却收纳着万里云气。 赏析:此诗写景,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山野风景画。首句“江心净带三秋月”,写出诗人站在高高的崖头,俯视脚下的江水,只见江水清澈见底,仿佛连那三秋的月亮也映照其中;第二句“岩腹斜收万里云”,则是写诗人在崖上远眺,只见山岩腹中仿佛收纳了万顷的云气。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画面感极强
【解析】 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全诗以“武夷山”为中心,通过描绘九曲溪、一峰画檐、潺湲野水和缥缈秋云等景物,表现诗人在武夷山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对山水的喜爱之情。首联点题,颔联写山;颈联写溪;尾联由景生情,表达作者与自然融合为一的情感。 【答案】 译文:十年未到武夷山,几度与神仙断绝往来。九曲溪依旧青嶂里,一峰仍旧画檐间。潺湲的野水流着山转,飘渺的秋云自在悠闲(闲)。我见这溪山依然旧貌
【注释】 次:跟随;刘伯益:即刘禹锡,唐时著名文学家、诗人。三咏韵:即《竹枝词》三首中的一首。次:第二。 方竹:一种竹子,方的棱角分明。 节立孤高:比喻人志向远大。虚静处:指清心寡欲之处。 敬义:恭敬和正直的品质。直方时:指正直守节。 清风摇佩声:形容风声如琴瑟之声。戛玉声:指琴瑟之声清脆悦耳。 明月筛金影:月光像筛子一样洒在台阶上。 幽人:隐士。斫削:砍削,用刀削去。俗髡知:世俗的无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