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隰见层峰,巉岩倚碧空。
上多千岁木,下有百年翁。
栎社不材永,东陵非义终。
吾闻仁且寿,故在太平中。

寿山

白隰见层峰,巉岩倚碧空。

上多千岁木,下有百年翁。

栎社不材永,东陵非义终。

吾闻仁且寿,故在太平中。

注释:

寿山:即寿山石,产于福建寿山,为“寿”字石。此诗为咏寿山之诗。

白隰(wěi):白茅之地。隰:低湿之地。

层峰:高耸的山峰。层,重复的意思,如层层叠叠。

巉岩(chán yán):形容山势高峻险峭。

上多千岁木:指山上生长着千年古树。

下有百年翁:指山下有百岁的老人。

栎(liù)社:栎树,一种树木。不材永:不材,无用的材料;永,长久。比喻无用之材。

东陵:指东晋名士王导。东陵非义终:意思是说东晋名士王导不是由于他的正确行为而得以善终。

吾闻仁且寿:我听说过有仁德的人会长寿。

太平中:指国泰民安的时候。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兼抒怀的作品,以寿山石自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理想的思考和感悟。

首句“白隰见层峰”,描写了寿山石所处的环境——一片平坦的草地,上面分布着层层叠叠的山峰。这里的白隰,可以理解为平坦的草地,也可以理解为白色的地方。层峰,则描绘了山峰的高大与密集。这两句诗通过景物描写,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

接下来的句子“巉岩倚碧空”,进一步描绘了寿山石的形态——陡峭而坚硬,仿佛是依靠着蓝天白云而立。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寿山石赋予了人的情感和动作,使得整首诗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

第三句“上多千岁木,下有百年翁”,则转向对寿山石内部的描述。这里的千岁木和百年翁,分别指的是山上生长着千年古树,以及山下生活着百岁老人。这两句诗通过对寿山石的内部特征进行描绘,进一步突出了其古老和悠久的特点。

最后两句“栎社不材永,东陵非义终”,则是对寿山石所象征的人生哲理进行了深刻的阐释。这里的栎社和东陵,分别指的是栎树和东晋名士王导。不材永,意指无用之材;非义终,则是指不是由于正确的行为而得以善终。这两句诗通过对寿山石的象征意义的揭示,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寿山石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社会和理想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