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门一分袂,羁旅两如何。
薄宦贫病久,畏涂忧惧多。
几成哭寝户,幸免葬江波。
弥有三秋感,谁杭一苇过。
新愁添素发,幽境长青莎。
安得携君手,开怀醉且歌。

【注释】

张六卧疾:指张六卧病在家。卧疾,躺着生病。山阳:地名,在今江苏省淮安市。

都门:京城的城门。

分袂:分别。

羁旅:羁旅之人,指在外为官的人。

薄宦:微薄的官职。

两何:怎么怎么样。

几成:几乎成为。

幸免:幸而没有。

弥:更加。

三秋:三个秋天。这里指漫长的时间。

杭:通“航”。过江。

素发:白发。这里指鬓发已白。

长青莎:长出青草。

安得:哪里能够。

携君手:拉着你的手。

开怀:畅快地。

醉且歌:痛痛快快地饮酒唱歌。

【赏析】

这首七律作于诗人晚年,当时他因年老多病,寄居在友人家中,有感于时局的动荡不安,遂写此诗以自勉。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事、家事、个人身世及生死等种种忧虑和悲叹。

第一联:“都门一分袂,羁旅两如何?”这两句是说:在京城分手后,在外为官又怎样呢?诗人用一“分”,一“两”二字,把离别和羁旅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都门”二句,从字面上讲,似乎只是写自己和张六在京城分手后,在外为官的生活状态如何,但实际上却蕴含着更深的意味:一是诗人与张六虽然已经告别,但在京城分手之后,诗人仍不免要面对许多艰难险阻;二是诗人在外为官,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如“羁旅两如何”所表达的那种无奈和痛苦。

第二联:“薄宦贫病久,畏涂忧惧多。”这两句是说:由于微薄的官职,长期贫困多病,因此总是害怕遭遇不测之事。“薄宦”二字,既是实写,也是虚写,既表明了诗人为官之微薄,也反映了其内心的苦衷和无奈。

第三联:“几成哭寝户,幸免葬江波。”“江波”二字,既指江水,又暗含着诗人自己的生命安危。这句诗的意思是:几乎成了悲痛欲绝的泣声,幸而没有葬身江流之中。诗人用两个生动的比喻(“哭寝户”、“江波”),将内心的痛苦、恐惧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担忧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第四联:“弥有三秋感,谁杭一苇过?”这两句是说:现在正值漫长的三年时光,我该如何度过呢?“弥有三秋感”中的“弥”字,表示程度加深,意味着诗人对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无情感到愈加深切的感慨和无奈。诗人用“三秋”二字,既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也暗示了自己身处困境的孤独无助;“谁杭一苇过”则是说自己如何能像古代人一样用一根芦苇渡过急流呢,暗喻自己的处境艰难,无法轻易摆脱困境。

第五联:“新愁添素发,幽境长青莎。”这两句是说:新添的忧愁使鬓发变白了,幽静的环境也生长出了青草。这里的“素发”、“长青莎”都是诗人对自己年岁增长、衰老的感叹。诗人通过这两个形象的比喻,将自己内心的忧伤、无奈以及对生命的无常感叹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六联:“安得携君手,开怀醉且歌。”“安得”二字,既是实问,又是虚答,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友人相见的愿望;“携君手”则表达了诗人想要亲近朋友、共度时光的愿望;“开怀醉且歌”则是诗人想要尽情欢乐、释放心中压抑的情感的表达。整首诗以抒发诗人对生活的种种忧虑和感慨为主题,通过对生活的描绘和对自身境遇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国家、命运等重大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