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形每共生,达士独无惑。
昔有蒙袂子,耻从嗟来食。
物生会当尽,寿非金与石。
但恨居世俗,不能尽胸臆。
壮士志沟壑,斯言著前识。

【注】:

有形:指万物。生,生长。达士:指贤者。无惑:没有迷惑。蒙袂子:贫苦人家的子弟,以衣袖遮面。嗟来食:乞求施舍的食物。物生会当尽:事物都有终始,都会死亡,就像草木一样。寿非金与石:寿命不是金石那样的长久。但恨居世俗:只是可惜自己处于世俗之境。壮士志沟壑:壮士胸怀大志,愿意像古人那样隐居山林。斯言:此言,这里指前人的话。前识:先人的见识。

注释:这首诗写一位贫困的人对世俗生活感到厌恶和不满,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和理想生活的思考。

赏析:这是一首抒怀诗,通过诗人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和追求理想生活的愿望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全诗以“遣怀三首”为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有形每共生”,诗人感叹世间万物都在不断生长变化,而自己却无法改变这一切。这是一种无奈和无力感。第二部分“达士独无惑”,诗人认为那些真正有智慧、有修养的人才不会被世俗所迷惑,他们的内心坚定而清明。这是一种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向往。第三部分“物生会当尽,寿非金与石”,诗人感叹生命是有限的,而寿命却无法像金石那样长久。这是一种对于生死的思考和感慨。第四部分“但恨居世俗,不能尽胸臆”,诗人抱怨自己身处世俗之中,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是一种对于现实的不满和挣扎。最后一句“壮士志沟壑,斯言著前识”,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志向,他希望能够像古人那样隐居山林,远离尘嚣。这是一种对于理想的坚守和信念。整首诗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和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