鳣鲟不容池,鸿鹄常畏网。
全真贵远到,先觉每独往。
绮皓遗泰忧,季鹰乐吴壤。
知几效来世,前识妙难赏。
勿谓鸟兽群,高山适予仰。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的思想主旨的能力。
首先指出“招隐”,然后逐句分析。最后结合全诗概括作此《招隐诗》的缘由及作者的情感。
【答案】
招隐 (其一)
鳣鲟不容池,鸿鹄常畏网。
全真贵远到,先觉每独往。
绮皓遗泰忧,季鹰乐吴壤。
知几效来世,前识妙难赏。
勿谓鸟兽群,高山适予仰。
译文:
大鱼不能留在水里,大雁也怕网罗。
追求真理远走高飞,先觉之人常常独自行走。
越人绮皓担心被害,范蠡弃官隐居江湖。
懂得机宜来世可望,前代贤哲令人敬仰。
不要认为世间都是鸟兽,高山才是我仰慕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的七绝诗。诗人在这首诗中借古喻今,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并表达了自己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第一联“鳣鲟不容池,鸿鹄常畏网”。写鱼鸟之不可得志,以鲤鱼与大雁自比,意在说鱼鸟虽能高飞远翔,但仍不免于网罗之祸,从而表达出诗人对于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第二联“全真贵远到,先觉每独往”。“全真”即指道家所主张的长生不老之道。“全真”二字,既是对前面所说“鳣鲟”、“鸿鹄”的总结,也是对全诗主题的概括。“贵远”是诗人的主观愿望。“先觉”是诗人的自我期许。“独往”表明他不愿意随波逐流。这四字既写出了诗人追求高洁品质的愿望,又写出了他不愿同流合污的性格特征。
第三联“绮皓遗泰忧,季鹰乐吴壤”。“绮皓”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隐士,姓陆名机,字子华。“季鹰”指晋代著名的隐士张翰,字季鹰。他们都是因避秦乱而隐居的。“遗泰忧”三字,是诗人自我解脱的表白。“季鹰乐吴壤”则说明他的隐逸生活是快乐的。“乐”字表明了他对这种生活的向往。这一联既表现了他避秦乱而隐逸的生活状况,又表现出他内心的喜悦之情。
第四联“知几效来世,前识妙难赏”。“知几”即指了解事物发展规律的人。“前识”即指先见之明。“效”是仿效的意思。“赏”是赞赏的意思。“知几”与“前识”,都表明诗人有深谋远虑,能够预见未来的变化。“妙”字既表示了这种预见能力是高超的,也表示了诗人对于先见之明的珍视。“难赏”三字既表明了这种预见能力的价值,也表明了诗人对于先见之明的珍视。
末联“勿谓鸟兽群,高山适予仰”。“鸟兽群”是指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他们像一群乌合之众。“高山适予仰”是说那些真正值得人们崇敬的人就像高山一样崇高。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鄙夷世俗的看法,又表现了他对于真正的隐逸之士的推崇。
整首诗以“招隐”为题,实际上表达了诗人追求高尚人格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