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固英雄,总揽皆轶材。
南并桂林地,北守单于台。
军费累万金,马迹穷九垓。
时独卜大夫,规规输其财。
忠义岂不然,告缗自此开。
茫茫文景后,田野卒污莱。
孰谓将相谋,竟贻黔首哀。
晚悟富民侯,后时信悠哉。
【注释】
武帝:指汉武帝。
固英雄:确是英雄豪杰。
总揽:掌握、控制。
南并桂林地:指在南方平定了桂林地区,桂林在今广西境内。
北守单于台:指在北部边境抵御匈奴,单于台即指长城上的边关堡垒。
军费:军事开支。
累万金:花费大量金钱。
马迹穷九垓:马的脚印遍布了整个大地,九垓为古代对天区的一种划分单位。
时独卜大夫,规规输其财:当时只有一位占卜师,总是向皇帝献纳财宝。
忠义岂不然:难道不是忠诚和义气的表现吗?
告缗:汉初实行“告缗令”,禁止隐瞒财产逃避赋税,故有此称。
茫茫:广阔无边。
文景后:西汉文帝和景帝之治。
黔首:指百姓。
晚悟富民侯:晚年才领悟到富民的好处。
后时信悠哉:以后的事情相信会慢慢好转。
【赏析】
汉武帝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和艺术家,他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有显著的成就与影响,本诗就是对他的赞颂。全诗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写武帝统一六国后的雄才大略,五至八句写他对边疆的防御,九到十四句写他敛财的行为,最后两句则指出他的失误,但同时也表明他的晚年醒悟是值得肯定的。整首诗歌以赞美为主,夹杂有批评的成分,既表达了作者的敬仰之情,也透露出对现实的忧虑。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主要通过对汉武帝的历史评价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诗中赞扬了汉武帝统一全国、巩固边防、开疆拓土的伟大功绩;同时批评了他后期的奢侈生活和聚敛钱财,以及导致社会不公的现象。诗中的这些内容,都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和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