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止天大风,草木皆怒号。
居人不得寐,起见星月高。
鸟兽群悲鸣,空虚如波涛。
行子今安至,怆怆我心劳。
山川幸非远,岁月亦未滔。
自伤下泽车,不及乡里豪。
衮衮随飞蓬,悲歌击长刀。
丈夫寒如此,何愧儿女曹。
无由托飞云,更寄身上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当时的心情和生活状况。
首联:“二十六日大风寄贡甫”,描述了二十六日的天气情况。这里的“大风”是指风力很大,而“寄贡甫”则是指寄给朋友贡甫(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事)。
颔联:“雨止天大风,草木皆怒号。”描述了雨后天气转晴,但风势仍然很大,使得周围的草木都发出了愤怒的叫声。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的惶恐不安。
颈联:“居人不得寐,起见星月高。”描绘了人们因为担心战争的发生而无法入睡,只能起床仰望星空月亮的景象。这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尾联:“山川幸非远,岁月亦未滔。”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山川依然存在的欣慰,以及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诗中还提到了“自伤下泽车,不及乡里豪”、“衮衮随飞蓬,悲歌击长刀”等诗句,这些诗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个人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表达,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作者的个人情感。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心,展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