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厌漂荡,三年若栖苴。
春深感松柏,流涕望京华。
谁言数舍近,局滞成天涯。
鬓色新二毛,怅然空复嗟。
明侯平生意,虽远不云遐。
叩君金玉音,眷我需于沙。
旭日明清川,扁舟问贫家。
虽非方外游,此亦海上槎。
尽日庇短篷,不惭负舍蜗。
愧君济川才,引领隔云霞。
何由一乘兴,世累纷如麻。

【注释】

将入京:即将进京。得:得到。淮南王:汉景帝子刘长,封淮南王。工部书:淮南王刘长的书信。遣:派遣。寿州官船:淮南王刘长的船队。以:用。寄之:写给。

生理:生活生计。厌:厌倦。漂荡:漂泊无定,流离失所。三年若栖苴(jī):三年来像草芥一样无依无靠。若:如。栖苴:同“栖迟”,停留,居住的意思。

春深:春天到来,万物复苏之时。松柏:指松树和柏树。松柏常绿不凋,故用以比喻人坚贞不屈。

数舍:几处住所。局滞:困顿。天涯:天边,形容远隔千里之外。

鬓色:头发颜色,指人的发白。新:刚刚。二毛:指头发已白,即年事已高。怅然:惆怅、失落的样子。空复嗟:徒然叹息不已。

明侯:贤明的君主。平生意:公平正直的心意。虽远不云遐(xiá):虽然距离遥远也不在乎。不云:不要说。遐:远。

叩君:向国君进言。金玉音:美好的言辞。眷我:顾念我。需于沙:在沙滩上休憩。需:通“须”,休息。沙:沙滩。

旭日:初升的太阳。明清川:清澈明亮的小河流水。

扁舟问贫家:小船载着诗人到贫苦人家去访问。扁舟:小船。问贫家:访问贫困人家。

方外游:在世俗以外游玩,泛指隐居生活。海上槎:海中的木筏子,泛指海上行旅。

庇短篷:遮护短篷,使不被风雨所侵。负舍蜗:背起小屋的蜗牛,这里比喻诗人自己。负:背负。蜗牛背着壳行动,比喻艰难度日。

愧君济川才:惭愧你济世救人的能力。济川:救济河川,引申为救助他人。

何由一乘兴:怎样才能乘兴而去呢?一乘:一次,一次的乘兴之旅。乘:乘兴,兴致勃勃地出游。

纷如麻:如同麻绳一样纷繁复杂。

【赏析】

此诗是诗人赴任途中所作,抒写了对淮南王的信中流露出的感激之情和对人生旅途艰难的感慨。

首联“将入京得淮南王工部书及遣寿州官船以来五言寄之”,点出题旨,交代了作者此次赴任的背景。淮南王刘长的书信和寿州官船的到来使得诗人得以抒发胸臆,因此,他给这位淮南王写信,表达了对淮南王的感激之情。

颔联“生理厌漂荡,三年若栖苴。”诗人写自己远离京城的生活经历,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厌烦和无奈。诗人在京城的生活原本是安逸的,可是如今却要远离京城去淮南王那里做官,这让他感到十分不安,因为他已经习惯了京城安逸的生活,现在要去淮南王那里做官,就意味着又要开始一段新的漂泊生活。

颈联“春深感松柏,流涕望京华。”春天里,诗人看到生长茁壮的松树和柏树,心中充满了感慨;他在京城的时候,曾经看到过这些树木,现在却只能在淮南王的书函里想象它们了。而想到自己的前途,诗人不禁泪流满面,他多么希望能够回到京城去啊!

尾联“谁言数舍近,局滞成天涯。”诗人在这里表示自己虽然身在淮南王的书函里,但是距离京城还是相当遥远的,所以他感到非常遗憾和无奈。他希望淮南王能够帮助他实现重返京城的愿望。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而真挚,情感真切而深沉。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京城的生活经历,表达了自己对于京城生活的喜爱和怀念。同时,他也通过对淮南王书信的读后感,表达了自己对于淮南王深深的感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