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凌波涛,云汉邈氛埃。
世无乘槎客,安得穷昭回。
天门洞阊阖,海池含风雷。
渊沦蛟龙室,焜炫金银台。
西颢何萧条,百芳日已摧。
谁能莹心赏,喟子怀仙才。
时变感所思,驻车载徘徊。
已秋孰愿夏,览物弥欢哀。
韩生肆爽言,观变均齐谐。
而我拘俗者,俊游日已乖。
欲濯缨上尘,何时与君偕。
诗句
- 吴九秋过西池作诗持国和之邀予同赋 - 这是开头,提到了吴九秋(可能是作者或参与者)在西池作诗,并邀请其他人参与。
- 三山凌波涛,云汉邈氛埃。 - 描述了三山(可能指的是神仙居住的岛屿)在波涛中显得高远,而云汉则远离尘世。
- 世无乘槎客,安得穷昭回。 - 表达了一种对远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对探索的热情。
- 天门洞阊阖,海池含风雷。 - 描述了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象,天门、海池等都充满了神秘感。
- 渊沦蛟龙室,焜炫金银台。 - 描绘了深邃的龙宫和辉煌的金银台,展现了神秘而奢华的世界。
- 西颢何萧条,百芳日已摧。 - 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悲哀。
- 谁能莹心赏?喟子怀仙才。 - 表达了对那些拥有超凡才华的人的羡慕和赞美。
- 时变感所思,驻车载徘徊。 - 时光流转,引发了诗人的感慨,使得他/她驻足不前。
- 已秋孰愿夏,览物弥欢哀。 - 表达了对于季节变换的喜爱与悲伤的情感。
- 韩生肆爽言,观变均齐谐。 - 韩生的言论让人感到清新爽快,暗示着世间万物的变化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 而我拘俗者,俊游日已乖。 - 表达了对于那些追求世俗享乐的人,他们的快乐已经偏离了自己的内心。
- 欲濯缨上尘,何时与君偕。 - 表达了想要洗净自己的名利之心,与友人一同追求更高境界的愿望。
译文
吴九秋在西池作诗,持国和之,我被邀请参与创作。
三山如在波涛中矗立,云汉遥远,尘世已远。
世上没有像张骞那样的航海探险家,怎能探寻那遥远的昭回之路。
天门如同巨阙,海池似风雷激荡。
深渊中有蛟龙栖息的洞穴,闪耀着金银的光芒的平台。
西颢(西方的天空)显得那么凄凉萧条,百花凋零,美景不再。
谁能保持一颗纯洁的心,去欣赏那些美好的事物?
时变引发我的思绪万千,使我驻足不前。
秋天已至,为何不享受夏天的温暖?
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心中充满了喜悦与哀伤。
韩生的言论令人耳目一新,让我领悟到世事变化皆有规律。
而我这样的人却沉溺于世俗之中,追求的快乐已与我的内心背道而驰。
我渴望洗尽尘埃,洗净名利,何时能与你共同踏上这趟旅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由自然景观引发的深刻思考与情感表达的场景。从“三山凌波涛”开始,诗人就带我们进入了一片神秘的仙境,其中蕴含着他对未知世界的无限向往。接着通过对“云汉邈氛埃”和“世无乘槎客,安得穷昭回”的描述,诗人展现了自己对遥远世界和探险精神的追求。
当诗人转向现实,看到“西颢何萧条”和“百芳日已摧”,他的心境也随之变得沉重。这种转变不仅反映了季节更迭带来的自然之美的消逝,也象征着人生中美好事物易逝的现实感受。
诗中还穿插了对友情和志同道合者的赞美,以及对自己与世俗生活差异的反思。诗人渴望与志同道合之人同行,一同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体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吴九秋过西池作诗持国和之邀予同赋》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