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林多风霜霰零,啄木朝饥悲长鸣。口虽能呼心不平,谁弹琵琶象其声。
雌雄切直相丁嘤,欲飞未飞皆有情。
琵琶八十有四调,此曲独得传玄妙。翠鬟小女眉目殊,能承主欢供客娱。
转关挥拨意澹如,坐人虽多旁若无。醉翁引觞不汝馀,歌诗弹铗归来乎。
两君韵高尚如此,何况枥上之马渊中鱼。我生不晓世俗乐,顷卧江城更寂寞。
园中有时闻啄木,虽有高下无宫角。木声梨然当人心,猋氏之风殆可学。
渊明无弦非无意,白发秋来自少乐。得公新诗濯我愁,因问杨子更借不,我欲醉听江城楼。

注释:

空林多风霜霰零,啄木朝饥悲长鸣。口虽能呼心不平,谁弹琵琶象其声。

雌雄切直相丁嘤,欲飞未飞皆有情。

琵琶八十有四调,此曲独得传玄妙。翠鬟小女眉目殊,能承主欢供客娱。

转关挥拨意澹如,坐人虽多旁若无。醉翁引觞不汝馀,歌诗弹铗归来乎。

两君韵高尚如此,何况枥上之马渊中鱼。我生不晓世俗乐,顷卧江城更寂寞。

园中有时闻啄木,虽有高下无宫角。木声梨然当人心,猋氏之风殆可学。

渊明无弦非无意,白发秋来自少乐。得公新诗濯我愁,因问杨子更借不,我欲醉听江城楼。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作者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诗人苏东坡。这首诗是一首赠别之作,也是一首自题诗作。全诗以写景起兴,以咏叹结尾。诗人以“空林多风霜霰零”开篇,描绘了一幅苍凉萧瑟的秋林图。接着,诗人以“啄木朝饥悲长鸣”点出了诗人此时所处的环境——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树林中的树木开始落叶,诗人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听到啄木鸟的声音,不禁感慨万分。

颔联“口虽能呼心不平,谁弹琵琶象其声”,诗人感叹自己虽然口吐真言,但心中仍然不平。接下来,诗人转向对音乐的描写,“雌雄切直相丁嘤,欲飞未飞皆有情”,诗人描绘了一只雌雄相配的鸟儿,它们相互呼应,仿佛是在弹奏琵琶。这两句诗通过描绘鸟儿的鸣叫声,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向往。

颈联“琵琶八十有四调,此曲独得传玄妙”,诗人提到了琵琶的八种基本调式,而“此曲独得传玄妙”则是指这首曲子的独特之处。这一联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才华。

尾联“翠鬟小女眉目殊,能承主欢供客娱”,诗人描述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的眉毛和眼睛都与众不同,她能够为主人带来欢乐,为客人提供娱乐。这一联进一步赞美了女子的美丽和才华。

尾联“转关挥拨意澹如,坐人虽多旁若无”。诗人描述了弹奏琵琶时的意境——弹奏者的心情宁静,周围的人却如同未曾见到一般。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弹奏者的心境和周围人的反应,展现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

尾联“醉翁引觞不汝余,歌诗弹铗归来乎”,诗人以“醉翁”自比,表示自己已经喝得微醺,无法再多饮。同时,他也表达了想要回到家乡的愿望。这两句诗既展示了诗人的豪放不羁,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两君韵高尚如此,何况枥上之马渊中鱼”,诗人以“两君”指代两位才华横溢的朋友,他们的气质和才情都非常高远。然后诗人将这两位朋友与“枥上之马渊中鱼”进行了比较。这里的“枥上之马渊中鱼”指的是两种不同的处境和状态,一种是被束缚的马,一种是自由的鱼。诗人用这两个比喻来形容自己的朋友和自己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音乐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朋友的珍视。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音乐的赞美,还有对友情的珍视。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独特韵味,使其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