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边烂醉桂花秋,明发携琴不可留。
遥想两峰湖一曲,画船何日许同游。
【注释】
汪水云:即汪元亮,字水云,号溪西野客,浙江钱唐人。宋亡后,自号水云居士。工诗善画,有《溪西诗余》。
明发:天刚亮。
湖一曲:在湖南洞庭湖畔,相传有“九曲”,此指其一。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作者题汪元亮的诗卷而作。首联写诗人在桂花秋色中酣醉不醒的情景。颔联想象好友相聚的欢乐情景,颈联写友人相邀同游的情意,尾联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之情。整首诗抒发了对汪元亮友情的思念。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
涧边烂醉桂花秋,明发携琴不可留。
遥想两峰湖一曲,画船何日许同游。
【注释】
汪水云:即汪元亮,字水云,号溪西野客,浙江钱唐人。宋亡后,自号水云居士。工诗善画,有《溪西诗余》。
明发:天刚亮。
湖一曲:在湖南洞庭湖畔,相传有“九曲”,此指其一。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作者题汪元亮的诗卷而作。首联写诗人在桂花秋色中酣醉不醒的情景。颔联想象好友相聚的欢乐情景,颈联写友人相邀同游的情意,尾联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之情。整首诗抒发了对汪元亮友情的思念。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第一句:“别港莺娇恰恰啼” - “别港”指的是某个地方或港口。 - “莺娇”形容鸟儿的娇嫩可爱。 - “恰恰啼”描述莺鸟的歌声悦耳动听。 - 整句的意思是说在港口,有鸟儿正在欢快地唱歌。 第二句:“苏公堤过赵公堤” - “苏公堤”和“赵公堤”都是古代的堤防名,这里用来泛指河流两岸的风景。 - “过”表示经过、游览的意思。 -
这首诗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诗句解读: 1. “当年飞鸟亦难前,今日中堂起烧烟” - “当年”指的是过去的某个时期或某个人。 - “飞鸟亦难前”可能意味着过去的人们想要前进却难以如飞鸟一般自由飞翔。 - “今日”指的是现在的某个时期或某个人。 - “中堂”通常指家中正厅,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重要人物的家。 - “起烧烟”可能是指家中有人开始做饭或生火。 -
【解析】 此诗前两句是说自己行踪不定,没有固定的归宿,对“水流云在意”这一禅语也似有所悟。后两句写自己寄书的苦闷,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沮丧,反而在湖边偶遇西飞的大雁时,想到它或许能传递自己的心意,于是又萌生了一线希望。 【答案】 北去南来无定居;水流云在意何如。 译文:我漂泊不定,没有固定的居所,你对我的心思可曾领会? 赏析:此诗为作者题汪水云(汪士慎)的诗卷而作。汪士慎字水云,号南田,浙江钱塘人
【注释】 汪水云:即汪元亮,字水云,号溪西野客,浙江钱唐人。宋亡后,自号水云居士。工诗善画,有《溪西诗余》。 明发:天刚亮。 湖一曲:在湖南洞庭湖畔,相传有“九曲”,此指其一。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作者题汪元亮的诗卷而作。首联写诗人在桂花秋色中酣醉不醒的情景。颔联想象好友相聚的欢乐情景,颈联写友人相邀同游的情意,尾联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之情。整首诗抒发了对汪元亮友情的思念。全诗意境优美
【题汪水云诗卷】 此客清狂似季真,意行湖曲眺青春。 橹声往往来来好,山色朝朝暮暮新。 注释: 此句中的“清狂”指的是性情潇洒、不拘束。而“季真”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陶潜的字,这里用以指代汪水云。 “意行湖曲眺青春”中的“意行”是指随意而行,不受约束;“湖曲”,指的是湖边曲折的地方,这里用来象征汪水云的生活或创作环境。 “橹声往往来来好”中的“篙声”,是指划船时摇动船桨的声音。这里的“往往来来”
【注释】题汪水云诗卷:为汪水云诗集所写的诗卷。 诗翁老去尚儿嬉:诗人已老了,还像小孩一样嬉戏。翁,对老人的尊称;儿嬉,指小孩子玩乐嬉戏。 撩拨歌鬟笑挽衣:在歌唱声中撩拨着歌女的鬓发,笑着拉着她的衣服。撩拨,挑逗、挑动;歌鬟,歌女的头发,这里泛指歌女;挽衣,拉起衣服。 草草杯盘随处饮:把酒菜随便地摆好,任意地喝起来。 西泠桥入断桥归:到了西湖边上的西泠桥,然后顺着断桥回家。 赏析
【注释】 题汪水云诗卷其一十一:这是一首诗的标题,“十一”可能是指作者在序言中写的序号。汪水云,即汪士慎(1623-1712),江苏无锡人,清代著名画家、文学家。他的诗多写山水风月,风格清雅淡远。这首诗是汪士慎为友人诗集所作的题词,表现了他对友人的深厚友谊和美好祝愿。 水流云在意:流水和浮云都寄托着诗人的感情。意,指心意,情意。 政不限西东:不管在哪里,都能留下美好的记忆。政,通"正",副词。
这首诗是一首题汪水云诗卷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题汪水云诗卷 天造西湖锦绣堆,柳边渔父小篷开。 能言景定年间事,公主鸾箫锦棹来。 注释: 1. 天造西湖锦绣堆:西湖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由天工创造而成。 2. 柳边渔父小篷开:在柳树边,一位渔夫打开了他的小篷船。这里的“篷”指的是船蓬,是一种遮阳的工具。 3.
注释:小船停泊在碧波荡漾的湖边,水仙花吸引着我下到湖中游玩。箫声悠扬歌声和谐,桂花飘香十里秋意浓。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宁静的水乡湖边游览的情景。首句“小小船斋阚碧流”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湖面画面,湖水碧绿如翡翠,小船停泊其中,显得格外静谧。第二句“水仙招我下湖游”则是诗人被水仙花香所吸引,决定下船游玩。接着“箫声袅袅歌声合”描绘了湖上的音乐氛围,箫声悠扬歌声和谐,为这幅画增色不少
注释:手杖引导客人进入渔家,打开蓬窗让茶水供客。三面栏杆使诗思广阔,湖光映照千顷荷花。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渔家的山水田园风光的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手杖引客入渔家,尽敞蓬窗作供茶。这两句描绘了渔家的生活环境,通过描述渔家的生活场景,展现了渔民的勤劳、朴实和热情好客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渔家生活的赞美和向往。后两句则是对前两句的延伸和拓展
【解析】 此诗前两句是说自己行踪不定,没有固定的归宿,对“水流云在意”这一禅语也似有所悟。后两句写自己寄书的苦闷,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沮丧,反而在湖边偶遇西飞的大雁时,想到它或许能传递自己的心意,于是又萌生了一线希望。 【答案】 北去南来无定居;水流云在意何如。 译文:我漂泊不定,没有固定的居所,你对我的心思可曾领会? 赏析:此诗为作者题汪水云(汪士慎)的诗卷而作。汪士慎字水云,号南田,浙江钱塘人
【注释】题汪水云诗卷:为汪水云诗集所写的诗卷。 诗翁老去尚儿嬉:诗人已老了,还像小孩一样嬉戏。翁,对老人的尊称;儿嬉,指小孩子玩乐嬉戏。 撩拨歌鬟笑挽衣:在歌唱声中撩拨着歌女的鬓发,笑着拉着她的衣服。撩拨,挑逗、挑动;歌鬟,歌女的头发,这里泛指歌女;挽衣,拉起衣服。 草草杯盘随处饮:把酒菜随便地摆好,任意地喝起来。 西泠桥入断桥归:到了西湖边上的西泠桥,然后顺着断桥回家。 赏析
注释:小船停泊在碧波荡漾的湖边,水仙花吸引着我下到湖中游玩。箫声悠扬歌声和谐,桂花飘香十里秋意浓。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宁静的水乡湖边游览的情景。首句“小小船斋阚碧流”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湖面画面,湖水碧绿如翡翠,小船停泊其中,显得格外静谧。第二句“水仙招我下湖游”则是诗人被水仙花香所吸引,决定下船游玩。接着“箫声袅袅歌声合”描绘了湖上的音乐氛围,箫声悠扬歌声和谐,为这幅画增色不少
诗句解释 1 寿巩守:这是一首为某人祝寿的诗歌。诗中的“寿”指的是祝贺或庆祝的意思,“巩守”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官职的人,这里可能是对某人的尊称。 2. 正月从来号履端:这句表达了农历正月初一开始的意义。“履端”通常用来形容开始一个新的阶段或新的一年。 3. 那堪生日遇天官:这句话表达了对于某人的生日遇到重要人物(如官员)的惊喜和荣幸。 4. 万寻山岳才名重
诗句释义: 1. 康鼎谈经世少双,一时文物动虞庠。 - "康鼎"可能是指某个名字或人物。"经世"意味着治理国家。“少双”在这里可能表示某种稀有或特别的才能。"虞庠"可能是对古代贵族学校的称呼。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才能的人(如作者)谈论治理国家的事务(如经世),这在虞庠这样的古代学校中是罕见的情况,使得这个场景显得特别重要和引人注目。 2. 江湖虽隔金闺籍,衣袖仍闻玉案香。 -
【注释】 宫鸟西飞:皇宫中的鸟儿向西飞去。 杨花北去:杨柳的花儿向北飘去。 春风飘向伊谁:春风吹向哪里呢? 盈盈:满溢的样子,这里指柳絮纷飞。 轻薄不堪肥:柳絮轻飘飘的样子好像很美,但却又太薄太细了,不能承载什么重物。 天付风流到骨:天地间赋予了它风流的本性。 青池:池塘。 谁知道:谁知道这一切会落到谁的身上呢? 愔愔(Yin Yin):静悄悄、安静的意思。 春似酒:春天仿佛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