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有薇,二子采之。
二子竟死,薇不疗饥。
匪恶周粟,食不下咽。
君臣义重,彼苍者天。
尔道何人,数主一身。
有何颜面,冠冕搢绅。
乔固诸贤,宁死道边。
曹操不帝,清议凛然。

诗歌赏析

一、诗句逐句释义及关键词注释

  • 西山有薇,二子采之。

  • “西山”:此处指代高义的所在之地,象征道德高尚的地方或人物。

  • “有薇”:薇草,一种植物,常用于比喻隐逸之士。

  • “二子采之”:两个儿子采摘薇草,意指追求隐逸生活。

  • “君臣义重,彼苍者天。”

  • “彼苍者天”:苍天,喻指命运或上天,强调君臣之间的道义重于自然和宇宙。

  • 匪恶周粟,食不下咽。

  • “匪”:非,不的意思。

  • “周粟”:粮食,这里比喻权力或富贵。

  • “食不下咽”:食物难以下咽,形容内心极度厌恶或不满。

  • 尔道何人,数主一身。

  • “尔道何人”:你的道路是谁开创的?暗示对某人道路的质疑或对其身份的评价。

  • “数主一身”:多次担任国家领导或重要职位。

  • 有何颜面,冠冕搢绅。

  • “冠冕”:古代礼帽和首饰,代表身份和地位。

  • “搢绅”:古代文人插在帽子上的笏板,代表学识和文化。

  • 整句话表达的是因失职或失败而羞愧,无法面对他人。

  • 乔固诸贤,宁死道边。

  • “乔固”:坚固,这里用来形容坚守原则或信仰。

  • “诸贤”:多位贤能的人。

  • “宁死道边”:宁愿牺牲生命也在正义和信念面前。

二、译文与诗句对应关系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山上的薇草和两个儿子采摘的行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权力的反感。诗中通过对比“西山有薇”与“二子竟死”,强调了道德和道义的重要性。接着,通过对“匪恶周粟,食不下咽”的描述,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内心的挣扎。最后,通过“尔道何人,数主一身”和“有何颜面,冠冕搢绅”两句,展现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内心的羞愧。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坚守原则的决心和勇气。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展示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道德与利益、个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思考与探索。

三、诗歌主旨探讨

《读冯道传》不仅是一首赞美诗,更是一首寓言诗。冯道是五代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他一生历经战乱,却始终坚守道德原则,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诗中的“西山有薇”和“二子采之”象征着冯道的人生态度——即使身处乱世,也要坚守内心的纯洁和道德的信念。而“君臣义重,彼苍者天”则表达了他对君臣关系的理解和尊重,强调了忠诚与责任的重要性。此外,诗中的“乔固诸贤,宁死道边”也反映了冯道对正直与勇敢的赞美,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冯道个人品质的赞美,也是对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普遍追求的反映。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应该坚守内心的道德和信念,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努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