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入此山深,余常拄屦行。
客樵分茗处,碑碛半苔侵。
地僻终招隐,池清独照心。
顺宁皆是道,谨勿厌书林。

【注释】

赋林氏集云庵:为林氏所建的集云庵,以林姓命名。

入此山深:进入这山林幽深之处。

余常拄屦行:我常常拿着鞋行走在山间小路上。

客樵分茗处:是供客人休息品茗的地方。

碑碛半苔侵:碑上长了半块苔藓。

地僻终招隐:这里地势偏僻,终归要隐居生活。

池清独照心:水潭清澈,可以映照出自己的心境。

顺宁皆是道:这里的一切都是道家思想。

谨勿厌书林:不要厌倦于读书林场。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诗人以游人的身份,描写了云庵的景色。

首联“云入此山深”,写云庵所处的环境之幽深。作者用“入”字表现了云与山的亲密关系,写出了云与山之间的那种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也表现了云庵的隐蔽性。

颔联“客樵分茗处,碑碛半苔侵”,点出了云庵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其中“客樵分茗处”指的是云庵周围的环境,而“碑碛半苔侵”则是描写碑上长满了苔藓。这一联既表现了云庵的自然美景,又表现了云庵的历史底蕴。

颈联“地僻终招隐,池清独照心”,进一步描绘了云庵的宁静之美。其中“地僻终招隐”表达了云庵地处偏僻、环境幽静的特点;“池清独照心”则描绘了云庵的水潭清澈、可以映照出自己的心境的画面。这一联既表现了云庵的自然环境,又表现了云庵的精神寄托。

尾联“顺宁皆是道,谨勿厌书林”,总结了整个云庵的主旨。其中“顺宁皆是道”指的是云庵中的道家思想,而“谨勿厌书林”则是说不要厌恶读书的乐趣。这一联既表明了云庵的精神内涵,又表明了其追求知识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云庵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知识的追求和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