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风雨掩柴扉,今日相羊竟晚晖。
山远从谁寻古迹,水高何处认渔矶。
衣冠揖逊禽鱼悦,觞咏流行草树馡。
共出戴公亭下路,邑人疑是舞雩归。
诗句原文:一春风雨掩柴扉,今日相羊竟晚晖。
山远从谁寻古迹,水高何处认渔矶。
注释与赏析:
- 注释:
- 掩柴扉:遮蔽着柴门,形容春雨连绵,遮蔽了门户。
- 相羊:形容太阳西下的样子。
- 竟晚晖:直到夕阳的余晖。
- 山远:指难以找到古代遗迹所在的地方。
- 水高:指难以辨认出渔夫的船只。
- 揖逊:谦逊退让的意思。
- 衣冠:指衣着整齐,有礼的行为。
- 馡咏流行:形容自然景物和人们的欢歌笑语。
- 戴公亭:一个地名,可能是游历的地点之一。
- 邑人:同乡的人。
- 赏析:
- 此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景象,通过天气的变化(春雨)、自然景色的变化(晚霞)以及人物的活动(寻找古迹、辨认渔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人文历史的深深怀念和向往。
- “掩柴扉”暗示了一种隔绝和孤独,反映出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感受。
- “相羊竟晚晖”不仅描绘了时间(傍晚)和景色(落日余晖),也体现了一种静谧而平和的情绪。
- “山远从谁寻古迹,水高何处认渔矶”两句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遗迹和自然风光的探寻和感慨。这种探寻不仅是对过去的追忆,也是对当下生活的体验与感悟。
- 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细节的捕捉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的感受和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