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处必松竹,经年长自闲。
青苔仍有径,乱石更成山。
饮水却馀乐,荷锄谁愧颜。
悠然谢车马,听客到门还。

幽居

住处必松竹,经年长自闲。

青苔仍有径,乱石更成山。

饮水却馀乐,荷锄谁愧颜。

悠然谢车马,听客到门还。

注释:

  1. 幽居:隐居的生活。
  2. 必:必须,必定。
  3. 经年:经过一年。
  4. 长自闲:始终自在悠闲。
  5. 青苔:绿色的苔藓。
  6. 径:小路。
  7. 乱石:参差不齐的石头。
  8. 谢:辞去。
  9. 荷锄:扛着锄头。
  10. 谁愧颜:有谁惭愧我的脸色。
  11. 悠然:悠闲自在。
  12. 谢:辞别。
  13. 听客到门还:客人来访时我仍然会开门迎接。

赏析:
这首《幽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满足之情的诗。诗人以“幽居”为主题,通过对住所的选择、自然环境的描述以及与外界交往的态度,展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第一句“住处必松竹,经年长自闲。”表达了诗人对隐居之所的选择。他选择了一个必须生长松竹的地方,这样的环境让他能够长时间地感到宁静和悠闲。这种选择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每一天。

第二句“青苔仍有径,乱石更成山。”描写了隐居之地的自然景观。虽然历经岁月,但青苔依然存在,小路也依旧存在,这些自然元素为隐居生活增添了一份宁静与美好。同时,乱石被形容成“更成山”,意味着即使岁月流转,这些石头依然坚固地屹立在那里,象征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坚守和执着。

第三句“饮水却馀乐,荷锄谁愧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他乐于在这种生活中找到乐趣,无需多余的追求。而那些扛着锄头的人们,又有什么理由会感到惭愧呢?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自豪,以及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和淡泊。

第四句“悠然谢车马,听客到门还。”则描绘了诗人与外界交往的情景。当客人来访时,诗人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不因外界的干扰而改变。这表明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态度是超然物外的,不会被世俗纷扰所影响。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珍视。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篇,也是一篇关于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考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