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转更注意,两朝公受遗。
大明开日月,全德冠皋夔。
已悟骑箕事,犹馀罢市悲。
太常难纪绩,天语诏丰碑。

【注释】

四转更注意:四次转任,更加留意政事。

两朝公受遗:在唐、宋两个朝廷中担任重臣。

大明开日月:指唐太宗李世民。

全德冠皋夔:以皋、夔比贤臣,意即全有贤臣之德行。

已悟骑箕事:指唐玄宗晚年的安禄山叛乱之事。

犹馀罢市悲:指李林甫因奸佞而罢市,百姓哀伤的情景。

太常难纪绩:指李林甫死后,太常寺官员为他的功绩作《神道碑》时,难以纪实。

天语诏丰碑:指唐玄宗对李林甫的追谥和赠官等。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唐宪宗时期所写。当时,作者正在长安做官。宪宗元和九年(814),唐文宗即位,次年,李党被贬,作者也被贬到潮州,后又被召回京任国子祭酒。诗人在这首诗中回顾了唐宪宗、唐文宗两朝的情况,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开头两句:“四转更注意,两朝公受遗。”意思是说,我在唐宪宗时曾任过四个官职,又在唐文宗时曾做过大臣。这两句话既表现了诗人的政治经历,也反映了诗人在政治上的失意,因为他在唐宪宗、唐文宗两朝都不得重用,只能做闲官,所以“更注意”。这里还隐含着诗人对于唐宪宗、唐文宗两朝政治上的不满情绪。

中间两句:“大明开日月,全德冠皋夔。”意思是说,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大唐盛世。这两句是对唐太宗的评价,也是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评价。这里又表现了诗人对于唐代历史发展的肯定。

下面两句:“已悟骑箕事,犹馀罢市悲。”意思是说,我早就知道安禄山叛乱的事了,但当时却无能为力,只能罢市悲悼。这里又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事件的感慨和对现实处境的无奈。

最后两句:“太常难纪绩,天语诏丰碑。”意思是指太常寺官员为李林甫所作的《神道碑》上,很难记下他的功绩。这里又表现了诗人对于李林甫的评价。

整首诗通过回顾自己政治生涯中的得失以及对于历史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现实的不满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同时,诗人通过对过去的回忆,也表现了自己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