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惨高秋兴,萧萧欲暮天。
地荒逢败叶,日下听残蝉。
感物偏无赖,悲秋私自怜。
如今已如此,何待二毛年。

【注释】

惨惨:形容秋日的凄清。

萧萧:形容秋风的声音,也形容草木摇落的样子。

地荒逢败叶:指秋天到了,到处是枯叶败草。

日下听残蝉:指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还能听到树上的蝉叫声。

无赖:这里指自然界中的虫鸣鸟叫,没有规律,让人感到无奈。

悲秋私自怜:指独自感叹秋天的到来带来的凄凉和孤独。

二毛年:指人到老年时的头发变白了。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自己的所感所想,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首句“惨惨高秋兴”,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但“惨惨”二字却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似乎整个秋天都笼罩在一种悲伤的氛围之中。这一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引出了下文的情感变化。

次句“萧萧欲暮天”,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黄昏时分,天空中的云彩渐渐变得昏暗,预示着一天即将结束。这里的“萧萧”二字形象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第三、四句“地荒逢败叶,日下听残蝉”,则是对前两句的具体化和细化。描述了自己在秋天的田野上漫步,看到一片荒芜的土地和满地的败叶;同时,也在夕阳的余晖中听到了蝉儿的叫声。这些自然景象虽然美丽,但却给人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

第五、六句“感物偏无赖,悲秋私自怜”,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他感慨于自然界中的万物都在不断变化,而自己却不能像它们那样适应变化;同时也感叹于秋天的到来带来的凄凉和孤独,不禁心生怜惜之情。

最后两句“如今已如此,何待二毛年”则是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思考和感悟。他认为人生就像这秋天一样,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不必等到白发苍苍才去悔恨过去的事情。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