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水弥天未觉秋,暂辞鞍马寄扁舟。
菰蒲无禁鱼无税,谁似溪翁得自由。
【注释】野次:野外的居处。菰蒲:泛指水生植物,即芦苇。无禁:不受限制。鱼无税:没有税赋。溪翁:隐居在溪边的老者(指陶渊明)。
【赏析】《秋尽野次》是宋代诗人王洋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湖光山色、田园风光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湖水弥天未觉秋”描绘了一片无边无际的湖水,秋天已经降临,但湖水却依然清澈,仿佛未曾察觉到秋天的到来。这里的“湖水”可以理解为大自然的广阔与宁静,而“未觉秋”则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
第二句“暂辞鞍马寄扁舟”则表达了诗人暂时放下鞍马,乘坐扁舟远离尘嚣,寻找心灵归宿的愿望。这里的“鞍马”指的是代步工具,而“扁舟”则是小船的意思。诗人选择了扁舟作为交通工具,意味着他追求的是更加贴近自然、更加宁静的生活方式。
第三句“菰蒲无禁鱼无税”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自由的向往。菰蒲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它们生长在水中,无需受到任何束缚和限制。同样地,鱼儿在湖中自由游动,也不需要缴纳赋税。这里的“无禁”、“无税”都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由的追求,他希望像鱼儿一样能够在大自然中畅游无阻。
最后一句“谁似溪翁得自由”则是直接回应了开头的提问,询问是否有人能够拥有如同诗人这样自由自在的生活。这里的“溪翁”指的是隐居在溪边的老人,他们过着简单而自由的生活,不受世俗的束缚。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自由的渴望。通过对湖水、菰蒲、鱼儿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自己对于远离喧嚣、追求内心平静生活的态度。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喜爱和追求,以及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压力和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