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至东山表,才知岳镇尊。
百川趋渤碣,一柱际乾坤。
托始无怀氏,谈更洛诵孙。
后王崇检玉,方士说天门。
岩石居凝命,群峰远骏奔。
阴阳殊雨霁,朝夕异凉温。
学者讥秦事,功臣誓汉恩。
气连沧海碧,影变浊河浑。
候日来丁夜,扪星待合昏。
仙真疑史阙,宫殿谨司存。
落水雷穿谷,危松珀拥根。
更寻宣父志,雅意属崦昆。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元丰七年(西元一〇八二年)和石曼卿一起游泰山后所作。
次韵和石曼卿泰山
王安石的这首《次韵和石曼卿泰山》是一首七言律诗,共二十八句。首联“步至东山表,才知岳镇尊”表达了诗人初到泰山时的惊叹与感慨。次联“百川趋渤碣,一柱际乾坤”描绘了泰山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现了黄河奔流不息的景象。第三联“托始无怀氏,谈更洛诵孙”则引用了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黄帝、神农等历史人物,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第四联“后王崇检玉,方士说天门”则进一步强调了泰山对于帝王的重要性,以及泰山在方士传说中的地位。第五联“岩石居凝命,群峰远骏奔”形象地描绘了泰山上的岩石和山峰,传达了泰山的威严与神秘。第六联“阴阳殊雨霁,朝夕异凉温”则描绘了泰山上气候变化无常的特点。第七联“学者讥秦事,功臣誓汉恩”则反映了历史上人们对于泰山的特殊情感。第八联“气连沧海碧,影变浊河浑”则赞美了泰山的壮美景色。第九联“候日来丁夜,扪星待合昏”则表现了诗人与石曼卿一同观赏泰山夜景的情景。第十联“仙真疑史阙,宫殿谨司存”则暗示了泰山上可能存在仙人遗迹和古老的宫殿。第十一联“落水雷穿谷,危松珀拥根”则描绘了泰山上险峻的地形和奇特的自然景观。第十二联“更寻宣父志,雅意属崦昆”则表达了诗人对孔子的敬仰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泰山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人文情怀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泰山的壮美景色和深厚文化底蕴。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理想、信仰等方面的追求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