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常疑祀,衣冠祇葬桥。
藏书思柱史,问远谬祈招。
跃马遵遗辙,谈王就采樵。
生迟千一旦,无所效刍荛。

【注释】

过太康县:经过太康县。此路:指由太康县通向亳州的路。亳州:今安徽毫县。云:说。先帝:指东晋明帝司马绍。“东幸”句:东晋明帝司马绍曾到洛阳,称帝后建都,史称“成帝”。这里说,这条路上是当年成帝东巡的御道。驰道:帝王出巡所走的大道。马上口占行二十里成三十韵:在马上即兴吟咏,写成了二十首诗,编成三十首歌辞。

【赏析】:

这首诗为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秋,诗人自亳州出发,经太康县西行时所作。全诗以叙事、写景、抒情为主,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往事的回忆与感慨,也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认识和忧虑。

前四句写从太康县至亳州途中所见景色。首句“云雾常疑祀”,点明时间是在秋天。“衣冠祇葬桥”,写在一座桥上祭祀死者。“衣冠”句是说,在这座桥上为死者设祭奠。“祗”是恭敬的意思,“衣冠”指朝廷官员。“桥”,指桥梁。这句的意思是说,皇帝祭祀完死者以后,就从这里通过。

次句“藏书思柱史”,是说皇帝祭祀完毕,就要去拜访孔子庙,向孔子请教。“柱史”指孔子。这两句诗是说,皇帝祭祀完死者以后,就要去拜访孔子庙,向孔子请教。

三、四句“问远谬祈招”,意思说,因为距离太远,所以不能前去拜谒孔子。“谬”,通“谬”,错误。“招”同“招”。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因为距离太远,所以不能前去拜谒孔子。

五、六句“跃马遵遗辙”,意思是说,皇帝骑马顺着旧时的御道前进。“谈王就采樵”,意思是说,皇帝谈论起帝王之道,就到山中砍柴去了。“谈王”指谈论治国方略。“采樵”指打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皇帝骑马沿着旧时的御道前进,谈论着治国方略,就到山中去打柴去了。

七、八句“生迟千一旦”,意思是说,自己出生得太晚,不能赶上当年成帝东巡的盛况。“千一”犹言“千载”。“迟”与“速”相对应。“效刍荛”,意思是说只能像老百姓那样献计献策,没有机会参与大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己出生得太晚,不能赶上当年成帝东巡的盛况,只能像老百姓那样献计献策,没有机会参与大事。

这首七言歌行体小令,语言质朴流畅,结构谨严工整,内容含蓄蕴藉,意境深远,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