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虽千岁,我见如接迹。
今人虽比肩,我视犹异域。
乃知相知情,心识非貌识。
所以识胡君,不得同砚席。
今朝满衣泪,哭君寝门侧。
【注释】
(1)“伤胡”:指伤悼匈奴。
(2)千岁:千年。
(3)接迹:同路,同行。
(4)异域:异族、他乡。
(5)乃知:才知道。
(6)心识:内心了解。
(7)不得:不能,不。
(8)砚席:砚台和坐席,指书房或读书的地方。
(9)寝门侧:寝宫门口。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与匈奴使者交往之后写的一首赠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匈奴使者的怀念之情。
第一句写友人虽已千年而犹在眼前;第二句写朋友虽然与我同处一个时代,但我仍觉得他像远在他乡的人一样陌生;第三句说只有知己才能理解彼此,但即使是知己,也难以真正理解对方;第四句说明我之所以如此看重这位胡人,是因为我们之间没有利害关系;第五句说明今天我满身是泪水,是因为我哭倒在你寝宫的门前。这五句话中,“千岁”、“比肩”、“异域”、“不得同砚席”、“寝门侧”、“泪”、“哭”六个关键词语都很重要,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这首诗的构思巧妙,它通过一系列比喻来表现诗人与匈奴之间的友谊深厚。首句写古人虽千岁而犹在眼前,暗示着这种友情历久弥新;次句写今人虽与我同处一个时代,却如远在他乡之人一般陌生,强调了朋友间心灵的契合,而不是外貌上的相似;第三句说只有知己才能理解彼此,进一步强调了心灵相通的重要性;第四句说明我之所以如此看重这位胡人,是因为我们之间没有什么利害关系;第五句说今天我满身是泪水,是因为我哭倒在你寝宫的门前。这五个词组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核心思想,即深厚的友情超越了时间的限制,跨越国界,不受利益驱使,只因为彼此心灵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