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之谪阳山,始得区生喜。
其后迁揭阳,颇复称赵子。
穷荒非人境,瘴海绝涯涘。
亲识久去眼,此言不到耳。
所欢诚易为,未必尽洵美。
谕如逃虚空,闻人足音尔。
我来衡山阳,情况本异此。
一意等万殊,何尝分远迩。
四海皆兄弟,蛮貊固州里。
而于择友间,颇戒不如己。
乃得黄夫子,风韵淡如水。
为学本之性,言文贯于理。
遗我累幅书,磊落字盈纸。
不诡亦不矫,不华仍不俚。
胡为连城珍,韫藏椟与匦。
赏心一何快,区赵非所拟。
昔我在朝廷,尝得二三士。
声名未振发,自任以为耻。
于今复何能,有志而已矣。
譬将助飞迁,身方在泥滓。
作诗写吾心,词殚意未已。
赠黄安期推官
退之谪阳山,始得区生喜。
其后迁揭阳,颇复称赵子。
穷荒非人境,瘴海绝涯涘。
亲识久去眼,此言不到耳。
所欢诚易为,未必尽洵美。
谕如逃虚空,闻人足音尔。
我来衡山阳,情况本异此。
一意等万殊,何尝分远迩。
四海皆兄弟,蛮貊固州里。
而于择友间,颇戒不如己。
乃得黄夫子,风韵淡如水。
为学本之性,言文贯于理。
遗我累幅书,磊落字盈纸。
不诡亦不矫,不华仍不俚。
胡为连城珍,韫藏椟与匦。
赏心一何快,区赵非所拟。
昔我在朝廷,尝得二三士。
声名未振发,自任以为耻。
于今复何能,有志而已矣。
譬将助飞迁,身方在泥滓。
作诗写吾心,词殚意未已。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之一。黄安期是当时一位很有学问的学者,曾受黄庭坚的赏识,并得到他不少的书信,因此被称为“黄夫子”。这首诗就是诗人写给他的。
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酬答之作,但诗人并没有用一般的套语来敷衍,而是倾注了真挚的感情。开头两句,诗人以退之自比,表示自己虽被贬到边远地区,但心情并不沮丧。第三、四句,说明自己虽然长期远离亲友,但仍然没有忘记他们;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友人思念的心情。第五、六句,诗人把友人比做区生喜(即区脱),说自己虽不能像区脱那样受到重用,但也并不因此而灰心。第七、八句,诗人以自己的经历为例,说明自己在朋友中的地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结交真正的朋友。第九、十句,诗人进一步说明了自己对于交友的态度:既不阿谀奉承,也不排斥异己,更不会因小失大,斤斤计较。最后六句,诗人以黄安期为例,赞美他的学问和为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他深深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感情真挚深沉,充满了友谊之情。
从艺术手法上看,诗人运用了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夸张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如“穷荒非人境”,把自己比做“赵子”;“一意等万殊,何尝分远迩”,把自己比做“区生喜”;“胡为连城珍,韫藏椟与匦”,把自己比做“黄夫子”等等。这些比喻和夸张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而且也使得诗歌更加富有感染力。另外,诗人还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如前六句与后六句之间的对比,既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体现了自己的高尚品格;再如前六句与后六句之间的对比,既展示了自己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也反映了自己的豁达胸襟和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