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履綦常不到,手中锄柄少曾闲。
古时废地今花坞,昨日荒陂忽蓼湾。
牧马童乖能识路,操蛇神黠怕移山。
颜曾老矣虽难免,犹在长沮桀溺间。

下面是对《溪庵十首》逐句的解读:

  1. 户外履綦常不到,手中锄柄少曾闲
  •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履綦”指的是古代农民经常穿的草鞋,象征着朴素的生活。”锄柄”则是指农具,代表着辛勤劳动。诗人表示自己很少有机会从事这样的工作,表达了对于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愿望。
  1. 古时废地今花坞,昨日荒陂忽蓼湾
  • 这句诗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景象,表达了时间流逝和变迁的主题。”废地”指的是被废弃的土地,而”花坞”则是指开满了花的小山丘,形成鲜明对比。”荒陂”指的是曾经是湖泊的地方,现在已经变得荒凉。”蓼湾”则是指水边的芦苇丛,与”荒陂”相对应。诗人通过这些变化,暗示了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常。
  1. 牧马童乖能识路,操蛇神黠怕移山
  • 这两句诗赞美了自然中的动物智慧。”牧马童”指的是牧马的小孩子,”乖”意味着聪明懂事。”能识路”指的是能够辨认方向。”操蛇神黠”中的”神黠”指的是狡猾聪明,而”怕移山”则是形容蛇的力量之大,足以让石头移位。诗人通过对这些动物的描述,展现了自然界中生物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也暗含了人类应当敬畏自然的道理。
  1. 颜曾老矣虽难免,犹在长沮桀溺间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纪已高,但仍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追求。”颜曾”指的是孔子的弟子颜回,”老矣”意味着年岁已高。”虽难免”表示无法避免衰老的事实。”长沮桀溺”则是《诗经》中的人物,代表着一种隐居不仕的生活态度。《论语·先进篇》中提到,长沮桀溺见孔子之仁,遂耕于野,终身不仕。诗人通过引用这一典故,表达了自己虽然身体可能衰老,但精神上仍保持旺盛,愿意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溪庵十首》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的赞美,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社会变迁以及个人价值的追求和坚持。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是宋代诗歌中难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