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擢咸淳两台端,可继庆历四谏官。
安知千载无南董,异日求君谏草看。
【注释】
咸淳:南宋理宗赵昀年号,公元1265—1274年。庆历:宋仁宗赵桢年号,公元1041—1048年。两台:御史台。端:高官。可继:可以继承。庆历:宋仁宗赵桢在位时,任用范仲淹、富弼、韩琦、欧阳修等一批改革派,推行“庆历新政”,史称“庆历革新”。四谏官:宋代以言事为职责的谏官共四人,称为“四谏官”,即包拯、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可继:可以继承,可以效仿。千载:一千年。南董:指东汉名臣董仲舒,因封阳武侯,故称“南董”。异日:将来。求君:求取你。谏草:指谏书。赏析:这首诗写于元朝初年,当时元朝正忙于征服南方未归顺的诸王贵族和民族,因而对汉族士大夫寄予很大的厚望,希望他们能够辅佐朝廷,出谋划策。诗人在诗中首先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期望,希望朝廷能像宋朝一样,重用那些正直有才的人,为国家作贡献。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待,希望有一天能见到这些贤良的人才,让他们为自己的国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全诗语言平实,寓意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期望,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