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主出矣千载遇,王言大哉万口夸。
闻道朝廷却苞篚,更无方镇进鞭靴。
【注释】
乙丑:唐武宗年号。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千载遇:指圣明的君主出现,是千年难得一次的事。王言大哉:皇帝的话多么伟大、崇高。万口夸:指人们争相传诵、赞美。苞篚(fěi):用竹器盛放食物或土产等物送给人。更无:没有。方镇:指地方割据势力。鞭靴:指地方官员的马靴。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武宗会昌五年乙丑(公元845)元月初一。诗中赞扬了唐武宗出仕以来的政绩卓著,为百姓所称赞。全诗语言平易,风格清新俊逸,是一首咏史之作。
首句“圣主出矣千载遇”,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唐武宗即位以来所显示的英明神武,是千百年来难得遇到的好皇帝。次句“王言大哉万口夸”,是对“圣主”这一评价的具体化。“大哉”二字,既形容了皇帝的话,也反映了老百姓对皇帝的无限敬仰。“万口夸”三字,表明皇帝的言行受到人们的普遍称赞和推崇。第三句“闻道朝廷却苞篚”,诗人通过“却”字,表现了皇帝在朝堂上的威严,以及他对臣下所赐之礼的不屑一顾;同时也表达了皇帝对百姓的关怀,他深知民间生活困苦,因此不愿再增加百姓的负担。最后一句“更无方镇进鞭靴”,则进一步强调了皇帝的仁政,他不仅关心百姓的生活,还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所以不再允许地方官员用鞭子抽打百姓的脚。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唐武宗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