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埋入地,荆璧飞上天。
呜呼鲁公碑,风雨三百年。
爱字不爱石,磨灭安得传。
不敢手触之,谓是甘棠篇。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石鼓、鲁公碑等文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物的珍惜之情。

首联“石鼓埋入地,荆璧飞上天”,是说石鼓被埋在地下,荆璧飞向天空。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石鼓和荆璧的神奇与美丽,为下面的议论张目。

颔联紧承上联,“呜呼鲁公碑,风雨三百年”意思是说呜呼呀,鲁国太公的碑文,经历了风雨三百年。这里的“呜呼”是感叹词,“鲁公”指太公吕尚。《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周初,吕尚佐武王灭商纣,立周。后封在齐,号称太公望。“碑”指的是刻着太公言行事迹的石碑。“风雨三百年”是指石碑经历的时间很长,经受了风的吹打和雨的洗礼,所以显得更加珍贵。

颈联“爱字不爱石,磨灭安得传”,“爱字”是喜爱的意思。《旧唐书·王维传》:“故知文章合道而作,歌诗合礼而作。‘动天地,感鬼神,作为《颂》美列圣,其词曰:‘嗟嗟烈祖,有秩来锡,兆民所戴,肃雍上帝。’其诗曰:‘秩秩斯干,幽幽谷中。如竹苞矣,可弦而歌也。’”王维这首诗就是以歌颂功德为主题。

尾联“不敢手触之,谓是甘棠篇”意思是说因为太公碑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我不敢去触碰它,就像古人所说的那样,认为它是《甘棠篇》。这两句诗运用了典故,《甘棠遗爱》是《尚书》中的一篇,相传尧舜时大臣周公旦为政,在民间遍植棠树,以利民,百姓称他为“甘棠遗爱”。后人因以“甘棠之爱”称颂贤臣的政绩。

赏析:

此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时作者任太子中允。诗中赞美石鼓和鲁公碑的不朽,表现了诗人热爱古代文物的心情。全诗四句,前二句写石鼓,第三、四句写鲁公碑,最后两句写自己的感情。

首句“石鼓埋入地”,写石鼓已埋藏地下。第二句“荆璧飞上天”,写荆璧飞上天外。这里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石鼓和荆璧的神奇与美丽,为下面的议论张目。

三、四两句紧承上联,“呜呼鲁公碑,风雨三百年”,意思是说鲁国太公的碑文,经历了风雨三百年。这里用“鸣呼”二字表达感慨。“碑”指的是刻着太公言行事迹的石碑。“风雨三百年”,是指石碑经历的时间很长,经受了风的吹打和雨的洗礼,所以显得更加珍贵。

五、六两句紧承第四句,“爱字不爱石,磨灭安得传”,意思是说因为太公碑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我不敢去触碰它。就像古人所说的那样,认为它是《甘棠篇》。这两句诗运用了典故,《甘棠遗爱》是《尚书》中的一篇,相传尧舜时大臣周公旦为政,在民间遍植棠树,以利民,百姓称他为“甘棠遗爱”。后人因以“甘棠之爱”称颂贤臣的政绩。

尾联“不敢手触之,谓是甘棠篇”,意思是说因为太公碑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我不敢去触碰它,就像古人所说的那样,认为它是《甘棠篇》。这两句诗运用了典故,《甘棠遗爱》是《尚书》中的一篇。相传尧舜时大臣周公旦为政,在民间遍植棠树,以利民,百姓称他为“甘棠遗爱”。后人因以“甘棠之爱”称颂贤臣的政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