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漫山不是春,纷纷蜂蝶趁游人。
梅花已带春归了,分付垂杨浥露尘。
【注释】
赐第登楼其二:指诗人被贬为黄州刺史,在黄州任上登楼眺望的诗作。赐第:皇帝赐予宅第。登楼:登上高楼。其二:第二首。
桃李漫山不是春:桃花、李花遍布山野,春天已经过去。不是:不是春天的景象。
纷纷蜂蝶趁游人:蜜蜂、蝴蝶在花中飞舞,好像在招呼游客。蜂蝶:蜜蜂和蝴蝶。
梅花已带春归了,分付垂杨浥露尘:柳树的枝叶沾满露珠,好像告诉人们春天过去了。
【赏析】
此诗写于作者贬谪黄州期间。诗人登高望远,触景生情,由眼前的景物触发联想,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深沉的感慨。
第一句“桃花、李花漫山不是春”,是说眼前已是百花凋零,但春意却未尽。“漫山”一词,写出了桃花、李花的繁密,而“不是春”三字却点明时令。桃花、李花本是报春之使者,然而此刻它们却已“不是”春天了,这是多么令人伤感的事情啊!这一句看似寻常,却暗藏深意,诗人以桃花、李花落尽喻时光流逝,暗寓自己因遭贬谪而流年似水,岁月不居之意。
次句“纷纷蜂蝶趁游人”,“纷纷”二字用得十分生动形象;它既形容蜂蝶众多,又写出了它们忙忙碌碌的状态。“蜂蝶”与“游人”之间,似乎有某种联系。从字面上看,蜂蝶是“趁游人”而来,但实际上,是诗人借蜂蝶的忙碌来反衬自己的闲散无聊,也暗示着自己被贬的不幸。
第三句“梅花已带春归了”,诗人笔锋一转,转而写眼前所见之景。“梅花”是春天的象征,也是诗人的知己,然而此时,它却“已带春归了”。诗人在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梅花人格化,使读者更加感受到梅花的坚韧与高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与敬仰之情。
末句“分付垂杨浥露尘”,则是诗人对前两句的总结与升华。诗人看到柳枝上的露珠,仿佛在告诉世人:“春天已经过去了。”这不仅是对自己遭遇的感叹,也是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含蓄。诗人通过对桃花、李花的描写,引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描绘蜂蝶忙碌的场景,反衬出诗人的闲散与无聊;最后以杨柳上的露珠象征春天已经过去,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深深感慨。这首诗虽然简短,但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