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足圆通性,一念本昭彻。
佛我与信心,是三无差别。
凡人未见圣,如渴以河说。
佛身忽现前,如水印秋月。
心精自开遮,见根匪优劣。
念中有大士,珠璎百宝结。
补陀洛伽相,在在犹日揭。
是名为正观,倒想作奇绝。
稽首圆通尊,兹念无起灭。
非相亦非念,不盈复不阙。
唯然观自在,无眼耳鼻舌。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名叫郑德言的人,他亲睹洛伽观音相,于是依所见绘画朝夕严奉,并求赞语敬题其旁。诗中通过具足圆通性、一念本昭彻、佛我与信心、是三无差别、凡人未见圣、如渴以河说等内容,表达了他对观音菩萨的深深敬仰和虔诚信仰。
译文:
郑德言亲睹洛伽观音相遂依所见绘画朝夕严奉且求赞语敬题其旁
具足圆通性,一念本昭彻。
佛我与信心,是三无差别。
凡人未见圣,如渴以河说。
佛身忽现前,如水印秋月。
心精自开遮,见根匪优劣。
念中有大士,珠璎百宝结。
补陀洛伽相,在在犹日揭。
是名为正观,倒想作奇绝。
稽首圆通尊,兹念无起灭。
非相亦非念,不盈复不阙。
唯然观自在,无眼耳鼻舌。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观音菩萨的形象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观音菩萨的敬仰之情。诗中的关键词“具足圆通性”、“一念本昭彻”、“佛我与信心”、“是三无差别”、“凡人未见圣”等,都表达了作者对观音菩萨的理解和感悟。同时,诗中的诗句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佛身忽现前,如水印秋月”、“心精自开遮,见根匪优劣”等,都富有诗意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