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北路入禅堂,行转茅冈上石冈。
壑险桥危需一苇,山深树古立千章。
禽声呖呖如簧巧,溪曲湾湾似带长。
我欲拂衣登绝顶,低徊吟啸白云乡。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诗的写作背景、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高平北路入禅堂”,高平,地名,在今山西晋城。北为高平郡,南有太行山。禅堂,寺庙里的佛堂。“壑险桥危需一苇”,壑,山涧;桥,指石桥;危,危险;需,需要;一苇,指一苇渡(一种竹筏)。“禽声呖呖如簧巧”,禽,鸟兽叫声;呖,形容声音婉转;簧,乐器名;巧,灵巧;似簧巧,指鸟儿的鸣叫宛转美妙。“溪曲湾湾似带长”,溪,指山间的溪流;曲,曲折;湾湾,指弯弯曲曲;似带长,像一条长带子。“我欲拂衣登绝顶,低徊吟啸白云乡”,我,代诗人自己;拂衣,抖擞衣服;登绝顶,登上山顶;低徊吟啸,徘徊吟咏歌唱;白云乡,指白云缭绕的山间。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开山寺后所作,表现了诗人游览名胜古迹时的兴奋心情以及向往自然、超脱尘世的思想。首联写登山途中所见,高平北面进发直上禅堂,行至山冈之上,再转茅冈上的小石桥,两岸山势陡峭,桥下激流奔腾。颔联写登临高处所见,山深树古立千章万木,山中溪水曲折蜿蜒,犹如一条大带子。颈联写山中的景致,鸟儿们欢快地鸣叫,仿佛在演奏优美的乐曲。尾联写诗人想要登临绝顶,俯瞰四周,吟咏歌唱,与白云相随。
【答案】
①第一句交代了诗人的出发点:从高平北进入山中。②第二句写出了诗人登山时的感受:经过一段山路,来到一个高峻险要的地方。③第三句描写了诗人登山途中见到的景象:过桥后,山势更加险峻,只有借助一根苇草才能渡过。④第四句写登上山顶后所见的景物:在山上远远望下去,树木苍郁挺拔,遮天蔽日。⑤第五句写在山顶上所看到的景色:溪水弯弯曲曲,像条长长的大带子。⑥第六句写在山中看到的景物:鸟儿们欢快地鸣叫着。⑦最后两句写诗人想要登上山顶去欣赏美景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