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隐潭衡,居然腑肺清。
枯禅参懒瓒,老气激弥明。
笔底烟云妙,人间势利轻。
款门俄告别,江海一浮萍。
这首诗的译文是:
十载隐潭衡,居然腑肺清。
枯禅参懒瓒,老气激弥明。
笔底烟云妙,人间势利轻。
款门俄告别,江海一浮萍。
释义:
十年间隐居在潭衡山,竟然能保持心胸清静。
枯萎的禅修参悟了懒瓒禅师,衰老的气息被激起更加明亮。
笔底下的烟云描绘得精妙绝伦,世间的名利地位显得那么轻飘。
突然开门想要告别,却发现自己只是江海中的一片浮萍。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一首咏怀诗。诗中通过描写熊道人的隐居生活和他对名利看淡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首句”十载隐潭衡”,描述了熊道人长期隐居潭衡山的生活状态。”十载”一词,暗示了熊道人隐居的时间之长,也反映了他的淡泊名利、追求宁静的心态。这里的”潭衡”,指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名山之一的衡山,位于今天的湖南省衡阳市。”十载”一词,既指时间,又暗含了熊道人在潭衡山上度过了漫长的岁月。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现了熊道人的生活状态,也为下文的对比和转折做了铺垫。
次句”居然腑肺清”,是对熊道人内心世界的描写。”腑肺”一词,形象地描绘了熊道人内心的清澈与平静。这里的”居然”二字,强调了这种内心状态的出乎意料和难以企及。同时,”腑肺清”也体现了熊道人对于名利看淡、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纯净。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熊道人的心境,也为下一句的转折做好了铺垫。
第三句”枯禅参懒瓒”,继续描写熊道人的内心世界。”枯禅”一词,既描绘了熊道人的生活状态,又暗示了他对于禅宗修行的执着和坚守。而”参懒瓒”则进一步描绘了他在禅宗修行中的懈怠和无为。这里的”懒瓒”,指的是懒瓒禅师,他是唐代禅宗五家七宗之一曹洞宗的创始人之一,以禅定高超著称于世。熊道人在这里参禅,可能寓意着他已经达到了禅宗修行的最高境界,不再过于追求外在的形式和形式上的修炼。
第四句”老气激弥明”,是对熊道人衰老气息的描述。”老气”一词,既表现了熊道人的年岁已高,也暗示了他对于生命流逝的感慨和无奈。而”激弥明”则形容这种老气变得愈发明亮,象征着熊道人对于生死、得失等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种描述,不仅是对熊道人外貌和气质的描写,更是对其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和反映。
第五句”笔底烟云妙”,继续描绘熊道人的写作特点。”笔底”一词,既指其写作的工具,又暗示了其写作风格的独特之处。”烟云妙”则描绘了其笔下文字如同烟云般飘逸、灵动,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这种描述,不仅是对其写作技巧的赞美,也是对其作品内容的肯定和期待。
第六句”人间势利轻”,是对熊道人人生态度的描述。”人间”一词,既指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又暗示了他的出世态度。而”势利轻”则形容了他在面对世俗功名利禄时的淡然和超脱。这里的”势利”二字,既指世俗名利,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和虚幻。而”轻”则表明了熊道人对于这些名利的淡然和超脱,以及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执着。
末句”款门俄告别,江海一浮萍”,则是对熊道人人生态度的总结和升华。”款门”一词,既指其向读者敞开心扉,也暗示了其对读者的期待和信任。”俄告别”则表达了作者与熊道人分别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和默契。最后一句”江海一浮萍”,则用自然界中的江海来比喻人生的命运,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漂泊无依。而熊道人就像一颗随波逐流的浮萍,虽然身处江湖之中,但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和坚韧。
整首诗通过对熊道人及其生活态度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名利和修行的深度思考和理解。它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也具有优美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