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出荷公知,登门未觉迟。
通班依汉橐,试郡守萧规。
藻翰犹频寄,宫墙不再窥。
新阡何处是,西望不胜悲。
【注释】:
- 荷公知:指沈宪敏公(沈约,字思明,陈朝散骑常侍、右卫将军)的赏识。荷,通“荷”,倚赖、依赖。
- 登门未觉迟:指沈宪敏公的知遇之恩,让作者感到十分惊喜和感激。
- 通班依汉橐(tuó):指作者因得到沈宪敏公的支持,得以进入朝廷担任官职。通班,泛指朝廷官员的行列。汉橐,古代一种用竹筒装水、贮食的长柄容器,这里借指朝廷。
- 试郡守萧规:比喻自己以沈宪敏公为楷模,希望在新的岗位上也能遵循他的治政之道。萧规,指汉代萧何制定的法律制度。
- 藻翰犹频寄:指书信往来频繁,反映了作者与沈宪敏公深厚的友情。藻翰,书信的封套或书信本身。
- 宫墙不再窥:指自己已不再像过去那样轻易地进出皇宫,意味着自己已经远离了官场生活,开始隐居山林。宫墙,皇宫的围墙。
- 新阡何处是:指坟墓所在之处,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亲人的追思之情。新阡,新修的坟墓。
- 西望不胜悲:表示作者在思念故人的同时,也为自己无法回到过去的岁月而感到悲伤。西望,向西眺望,这里指怀念远方的人或者事。
【赏析】:
这首诗是沈宪敏公(沈约)挽词。诗人在表达哀思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于官场的感慨以及对故人的怀念之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共鸣。
首句“晚出荷公知,登门未觉迟。”表达了诗人对沈宪敏公的感激之情。诗人在晚年得到沈宪敏公的赏识,这对他的仕途生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更加珍惜这份知遇之恩。他深知自己能够获得这样的殊荣,是因为沈宪敏公的慧眼识珠。因此,他对沈宪敏公的知遇之恩感激不尽,认为能够再次登门拜访沈宪敏公,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第二句“通班依汉柅,试郡守萧规。”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反思。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无奈。他认为,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让人难以应对,与其在这样的环境下混迹,不如选择远离官场,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同时,这句诗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希望能够在新的岗位上继续秉持沈宪敏公的治政之道,为民造福。
第三句“藻翰犹频寄,宫墙不再窥。”则表达了诗人与沈宪敏公之间的深厚友情。诗人通过这句诗回忆了自己与沈宪敏公之间的种种往事。他们曾经书信往来不断,彼此间的感情深厚。如今,虽然自己已经远离官场生活,但依然时常怀念着沈宪敏公,希望能够再次与他相见。这句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向往和渴望。他希望能够摆脱官场的纷扰,过上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第四句“新阡何处是,西望不胜悲。”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亲人的追思之情。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于故人的深切怀念。他站在新修的坟墓前,不禁想起了故人的音容笑貌,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愁。这句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死离别的无奈和感慨。他感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而故人却已经离世,这种痛惜和遗憾让他无比悲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沈宪敏公的挽词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思考和对于故人的怀念之情。同时,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官场中的挣扎和抉择,展现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