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扰奚山众,焚林兽已穷。
徙薪能远虑,下濑得深攻。
南峤肩随息,中朝论愈公。
但知分谤喜,宁肯自论功。
《刘吏部挽词》是宋代楼钥所作,表达了对兄长刘吏部的怀念及对其官场努力的赞扬。下面是对该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 诗句解读
- 谁扰奚山众,焚林兽已穷:描述了山林中的野兽因为人类的干扰而无处藏身,比喻了官场中因小人作祟而导致的混乱和困境。
- 徙薪能远虑,下濑得深攻:通过比喻,表明只有提前采取措施才能解决问题,暗示了在官场中必须提前规划,才能避免未来的危机。
- 南峤肩随息,中朝论愈公:南峤指的是南方的山岭,这里用来象征政治斗争的复杂和艰难;“中朝论愈公”则表达了在朝廷中有人能够提出有益的言论,有助于政治清明。
- 但知分谤喜,宁肯自论功:表达了一种谦逊的态度,即使有成就也不会自我夸耀,而是乐于分享,这是对高尚品德的一种赞美。
译文
这首诗通过描绘刘吏部的形象,表达了对他的赞扬和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刘吏部的挽歌,展现了对其在官场上辛勤努力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赏析
该诗以隐晦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同时借景抒发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通过对刘吏部的形象描绘和对其行为的赞赏,诗人传达了对正直、勤奋的官场人士的敬意。此外,诗中还体现了诗人对自己兄长的深情怀念,以及对整个政治生态的深刻洞察。整首诗不仅表达了对个人品格的赞美,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政治和社会现象的关注与反思。
《刘吏部挽词》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兄长怀念之情的诗歌,更是一首富含哲理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它通过对刘吏部形象的描绘和对其行为的赞扬,展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政治智慧。同时,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社会变迁的感慨,也让读者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