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为辨乐羊书,却向空山问草庐。
世上荣枯无定在,眼前毁誉竟何如。
寸心未彻九重上,百口仍行万里馀。
只恐君王思旧学,便看飞诏促严徐。

【注释】

乐羊:春秋时晋国大夫,因子路事之而名闻天下。后为魏文侯相,他向中山国发起进攻,在上党城下打败中山国军队。事后他派人把山上的草都割下来煮着吃,表示要彻底消灭敌人。

东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故居,位于江西星子县境内。

杨子直:杨方明,南朝梁武帝时人,官至侍御史。

百口:指全家老小。

严徐:即张弘靖,字孟容,唐宪宗时任左仆射。

飞诏:紧急的诏书。

【译文】

没有人替乐羊辨说是非,却到空山中问草庐的人。

世上荣枯没有确定不变的存在,眼前毁誉究竟怎么样?

寸心尚未完全通达九重天宫,百姓仍行万里有余。

只怕君王思念过去所学,便看急诏催促严徐。

【赏析】

刘德修是唐代诗人、文学家刘禹锡的曾祖父,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这首诗大约是他在任所所作,以表达自己对世事的感慨。

诗的开头两句是作者的感慨之言。“无人为辨乐羊书”,意思是没有人替乐羊辨说是非。乐羊是战国时期魏国的著名将领,他曾率军攻灭中山国,将中山国的国君杀死,然后才回到魏国。乐羊的儿子乐舒,也因为父亲的行为而闻名于世。但是,乐羊的儿子后来当了魏文侯的相国,而乐羊却没有因此而得到什么好处。这里,作者借乐羊的故事来比喻自己的境遇。“却向空山问草庐”,意思是却说向空山中的草庐请教道理。草庐,是指简陋的居处,用来比喻隐士。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者想从隐士那里寻找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接下来的两句是作者进一步抒发感慨之言。“世上荣枯无定在”,意思是世间的荣枯并没有固定不变。这两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概括。在这里,作者认为世间的荣枯并不是由个人的努力所能决定的。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世间的荣枯并不是由某个人的功劳或过错所能决定的,而是取决于许多因素。

第三句是作者对前两句的回答。“眼前毁誉竟何如”,意思是眼前毁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里的“毁”和“誉”都是指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作者在这里用反问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于毁誉的看法。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对于眼前的毁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两句话是全诗的关键所在。作者通过这两行诗句,表达了自己对于毁誉的看法。他认为毁誉并不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唯一因素,而是取决于许多其他的因素。

第四句是作者进一步抒发感慨之言。“寸心未彻九重上”,意思是我的心意还没有完全通达九重天宫。这里的“九重”是古代传说中天子居住的地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的心意还没有完全通达九重天宫,也就是说我的心意还没有完全通达天地之间。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虽然我已经努力去理解天地之间的奥秘,但仍然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

作者又回到了自己的身世经历上来。“百口仍行万里馀”,意思是百口之家仍然行万里有余。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虽然已经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但仍然还有很多需要做的事情。作者在这里强调了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一句是作者的结论和展望。“只恐君王思旧学,便看飞诏促严徐”,意思是只怕君主思念过去的学问,就命令急诏催召严徐等人。这里的“君王”和“旧学”都是指作者自己的过去和学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君主思念过去的学问,那么他可能会命令急诏催召严徐等人前来辅佐自己,以此来巩固自己的权力。这两句的意思很明确,就是作者希望君主能够重视自己的学问,并以此来巩固自己的权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