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入春山紫翠中,入山深处更桃红。
一百五日麦秋冷,二十四番花信风。
千顷摇青几蔽地,四山耸翠欲浮空。
野桥横跨溪如练,待买轻舟下钓筒。
山行
行入春山紫翠中,入山深处更桃红。
一百五日麦秋冷,二十四番花信风。
千顷摇青几蔽地,四山耸翠欲浮空。
野桥横跨溪如练,待买轻舟下钓筒。
注释与赏析:
- “行入春山紫翠中,入山深处更桃红。”
-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春天山景的画面,紫色的山林在春天里显得更加生机勃勃。进入更深的地方,桃花更加鲜艳夺目。”紫翠”指深绿色的树木和草地,而”桃红”则是指春天特有的桃花颜色,这里形容春天的景色丰富多彩。
- “一百五日麦秋冷,二十四番花信风。”
- 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与季节变化的关系。”一百五日”可能是指农历的一个月份(如四月),”麦秋冷”说明此时正是小麦成熟前的凉爽时节。”二十四番花信风”中的”花信风”是中国传统的气象术语,指的是每年春天不同植物开花时所对应的特定风向和风力。
- “千顷摇青几蔽地,四山耸翠欲浮空。”
- 这句诗用“摇青”来形容绿色植物随风摇曳的景象,”几蔽地”则强调了这种植被覆盖的广泛程度。”四山耸翠欲浮空”则形容远处山脉的苍翠欲与天空相接的样子,形象地表现了山峦的雄伟和植被的茂盛。
- “野桥横跨溪如练,待买轻舟下钓筒。”
- 最后一句诗描述了一座小桥横跨溪流的景象,”练”在这里可能是对溪水清澈如绸带的形象比喻。”待买轻舟下钓筒”表明诗人准备乘船垂钓,这里的“钓筒”可能指的是一种简易的钓具。整体而言,诗人似乎准备开始他的钓鱼之旅,享受大自然的宁静。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色彩斑斓的春季景象,并通过四季的变化和自然界的现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热爱。同时,通过具体的自然细节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充满了诗意和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