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未忘黄与朱,琢成三砚乐闲居。
岂能更作诸生业,但欲频看后世书。
视草北门才已尽,持衡南省计尤疏。
便须再挂衣冠去,约汝同归故草庐。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贡闱对砚盘发叹”
  • 注释:贡闱,指科举考试的考场。砚盘,古代用来研磨墨汁的石质或玉质器皿。这里指的是准备参加科举考试时的砚台,作者在这里发出感叹,可能是对即将到来的考试感到忧虑或不满。
  • 译文:在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考场上,面对砚台发出了叹息。
  1. “老去未忘黄与朱”
  • 注释:黄与朱,黄色和红色,通常用来形容书籍的颜色或内容。这里可能是指作者年轻时就开始学习,对书的喜爱从未减退。
  • 译文:虽然年岁已高,但对书籍的热爱依然如故。
  1. “琢成三砚乐闲居”
  • 注释:琢成三砚,形容自己精心制作了三个砚台。乐闲居,享受闲暇时光。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以及在闲暇时能够沉浸在书法创作中的快乐。
  • 译文:我亲手制作了三个砚台,享受着闲暇时光中的书法创作。
  1. “岂能更作诸生业”
  • 注释:诸生,泛指学生或学者。这里表达了一种对科举考试的态度,即认为科举考试并不是一个值得追求的职业道路。
  • 译文:我怎能继续从事科举考试这个职业呢?
  1. “但欲频看后世书”
  • 注释:后代的书,指代后来的书籍或文学作品。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后代留下更多的优秀作品。
  • 译文:我只希望频繁地阅读后代的书籍,从中汲取营养,为后人做出贡献。
  1. “视草北门才已尽”
  • 注释:视草,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负责撰写文书。北门,指代某个具体的地区或场所。这里可能是指作者在某个地方担任过书写工作。
  • 译文:我已经在北门这个地方承担过书写的工作,能力已经用尽。
  1. “持衡南省计尤疏”
  • 注释:持衡,指掌握权柄、权衡轻重。南省,指代某个特定的省份。这里可能是指作者在某个省份担任过官职。
  • 译文:我在南省担任过官职,但我认为我的才能并不足够胜任这个职位。
  1. “便须再挂衣冠去”
  • 注释:便须,即必须、不得不。挂衣冠,指穿戴官服。这里表达了一种无奈的心情,认为自己已经到了必须离开官场、回到田园生活的时候了。
  • 译文:为了摆脱官场的束缚,我只能再次放下官服,回到故乡。
  1. “约汝同归故草庐”
  • 注释:约汝,即约定你、你。故草庐,指作者的家,也指作者的隐居之地。这里表达了一种期待,希望与你共同回归到那个曾经充满回忆的地方,过上平静的生活。
  • 译文:我希望你能和我一起回到那个曾经充满回忆的地方,过上我们想要的宁静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