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子惟知愧可攻,羡公八十未衰癃。
曾孙喜见亲文褓,尚想当年掷镜翁。

次韵四绝,其一是《春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碎和个人命运的感慨。首两句描绘了春天长安的破败景象,展现了战争带来的荒凉与衰败,触动了诗人心中的悲痛之情。颈联通过“烽火”和“家书”两个意象,深化了诗歌的主旨,反映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尾联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因国破家亡而感到的悲伤,以及这种悲伤导致的白发稀疏和发鬓斑白。

诗句及注释:

  • 外子惟知愧可攻:这里的“外子”指的是丈夫,表达了作者对外公(丈夫)的深深愧疚之情。“惟知愧可攻”意指他知道自己有不足之处,但同时也在努力改进中。

  • 羡公八十未衰癃:此句中的“羡公”指的是作者敬仰的人,可能是他的岳父或其他长辈。“八十未衰癃”则是指这位长辈虽然年纪已高(八十岁),但精神矍铄、身体健康,没有表现出衰老的迹象。

  • 曾孙喜见亲文褓:“曾孙”即作者的儿子或孙子。“文褓”指的是装有书籍和衣物的包裹或箱子,这里可能指的是祖辈留下的宝贵遗产。

  • 尚想当年掷镜翁:“掷镜翁”是对自己年轻时的一个形象比喻,意味着自己曾经像那位老人一样年轻有为、充满活力。

译文: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回忆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亲人和长辈的敬意。通过对外公的描写,传达了对长辈的敬重;通过对自己年轻时的自比,展示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在生活的反思。整体而言,这首诗充满了深情和怀旧情绪,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外公的描述,传递了深深的敬意和怀念。同时,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回顾,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过往的回忆。诗中的语言朴实而充满情感,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沉的思想感情,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