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北虽多马,知惟伯乐工。
只因良种去,便觉举群空。
过视千蹄众,先收八骏雄。
谩闻馀布野,无复见追风。
骐骥方奔逸,驽骀岂混同。
傥非承一顾,鸣意孰能通。

冀北虽多马,知惟伯乐工。

只因良种去,便觉举群空。

过视千蹄众,先收八骏雄。

谩闻馀布野,无复见追风。

注释:

  • 冀北(地名):指河北一带。
  • 知惟伯乐工:只有伯乐最擅长。伯乐:古代著名的相马专家,相传他能够通过观察马的表现来识别其才能。
  • 良种去:好的马被带走了。良种:指优良的马种。
  • 便觉举群空:就感觉到整个群马都空了。
  • 过视千蹄众:走过时看见千匹马的蹄子。
  • 先收八骏雄:首先挑选出八匹雄壮的马。八骏:传说中的周朝八匹名马,这里用来比喻最好的马。
  • 谩闻馀布野:却只听说余下的马匹在野外放养。谩:只是。馀:剩下的。
  • 无复见追风:不再能看见它们追逐风云的样子。
  • 骐骥方奔逸:千里马正奔腾得自由自在。骐骥:指千里马,也泛指良马。
  • 驽骀岂混同:劣马怎么能与好马混为一谈。驽骀:劣马的意思。
  • 傥非承一顾:如果不是伯乐看一眼。傥:如果。
  • 鸣意孰能通:它想表达的意思谁能理解呢?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冀北马群”为题,表达了对良马被弃、良才被埋的不满和忧虑之情。
    全诗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写马群被弃,突出伯乐之重要;第二部分以“过”字领起,写良马被选走后,其他马只能空等;第三部分写余马被放,暗示良材被埋;第四部分抒发感慨,指出良材被埋,无人知晓,无法发挥其价值。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马”这一主题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对人才被埋、社会不公等问题的关注,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担忧和忧虑之情。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一种对伯乐精神的向往和追求,希望有识之士能够发现并重用人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