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惜墨如惜金,老融惜墨如惜命。
濡毫洗尽始轻拂,意匠经营极深夐。
人非求似韵自足,物已忘形影犹映。
地蒸宿雾日未高,雨带寒烟山欲暝。
中含太古不尽意,笔墨超然绝畦径。
画家安得论三尺,身世生缘俱堕甑。
人言可望不可亲,夜半叩门宁复听。
三生宿契谁得知,一见未言心已应。
岩倾千丈雪散空,上有清池开锦镜。
意行忽发虎溪笑,许作新图写幽胜。
归寻一纸五十尺,傅以矾胶如练净。
自知能事难促迫,卷送松窗待清兴。
笔端肤寸今何如,西抹东涂应略定。
何当一日快先睹,洗我昏眸十年病。

【注释】

催老融墨戏:催促着老人用浓墨作画。融,浓重之意;墨,指黑墨水;戏,玩耍;催促。

古人惜墨如惜金,老融惜墨如惜命:古人爱惜墨水就像爱惜黄金一样,老融爱惜墨水如同爱惜生命一般。

濡(rú)毫洗尽始轻拂,意匠经营极深夐(shǒng):沾上墨水后轻轻一挥笔。意匠:即构思。经营:安排,策划。极深夐(shǒng):深远广大。

人非求似韵自足,物已忘形影犹映:人们并非追求像和音调那样完美,而是自然地得到满足,物品已经遗忘了形态的影子还映照着。

中含太古不尽意,笔墨超然绝畦径:其中蕴含着远古时代的意境,笔墨超越了常规的界限。

画家安得论三尺,身世生缘俱堕甑(zèn):画家哪里能说三寸的竹简可以评论绘画呢?他的一生都与命运纠缠在一起,就像被投入锅中的陶器一样被摔碎了。

人言可望不可亲,夜半叩门宁复听:别人说他可以仰望而不可接近,夜里敲门也不愿再听下去。

三生宿契谁得知,一见未言心已应:这三次结下的友谊谁能知道?第一次见面时,还没有开口就感到心里已经相合了。

岩倾千丈雪散空,上有清池开锦镜:悬崖倾斜了千丈,雪白的山峦消散在空旷之中,上面有清澈的泉水形成一面镜子似的碧玉屏风。

意行忽发虎溪笑,许作新图写幽胜:我忽然想起杜甫《绝句》中的“江水浸云根,鸿飞逐遗音”,于是高兴地笑了。我答应为这个幽雅胜景作一幅新画。

归寻一纸五十尺,傅以矾(fù)胶如练净:回到书房寻找一张五十尺长的纸,涂上矾胶使之洁白光亮。

自知能事难促迫,卷送松窗待清兴:知道自己的事情不能急促完成,卷起来送到松木窗户下等心情平静后再做。

笔端肤寸今何如,西抹东涂应略定:现在的笔墨技术如何了呢?我蘸墨后轻轻地一抹或一两笔就可以了。

何当一日快先睹,洗我昏眸十年病:什么时候我才能一天之内就看到这幅画呢!洗去我长期受到的眼病之苦。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寄寓于友人家的作品。诗人早年诗风豪放,对王维诗歌推崇备至,但后来却大异其趣,转向了另一种风格——清新、自然、淡远、含蓄。这种变化,一方面反映了诗人审美情趣的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

此诗是诗人对友人所藏一幅山水画的题跋。前四句点出画的主题,即古人珍视墨石,如珍视生命。诗人认为,画工在画布上挥洒自如,如同古代书法家一样,他们的感情和技艺都达到了一个高峰。诗人接着又描绘了画中所展现的景象:山高水长、雾气升腾、云雾弥漫、日色朦胧、雨气蒸腾、烟霭弥漫。这些景象都是画中的景色,诗人通过对这些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艺术创作的热情。

接下来的八句是对画面中人物的描写。诗人通过描述人物的动作和神态,进一步表现了画中人物的情感状态。诗人用“人非求似韵自足”来形容画中人物的自然流露,用“物已忘形影犹映”来描绘画中景物的永恒之美。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画作的整体感受和评价。他认为画作中的山水景色虽然美丽动人,但却缺少了一些文人所追求的那种深邃的内涵。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许多比喻和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见解。例如,他用“泼墨仙人”来比喻画师的技艺,用“天女散花”来形容瀑布飞落的情景等等。这些比喻和典故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也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这首诗的语言也非常优美。诗人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动词来描绘画面,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动感和活力。同时,诗人还巧妙地使用了排比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更加和谐统一。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